...
人人懶散 用腦者反跑贏
不過,凡事過猶不及都不好,當市場資金一窩蜂地湧向ETF或其他被動性基金,到了一個地步,散戶反而要保持清醒,因為當大家都不願用腦分析揀股,只求與大市同步,反而會令一些堅持自己找資料研究選股的基金,較易「執到寶」跑出,投資於這些基金就會有好的回報。換句話說,被動性基金之所以優於主動性基金,某個程度來說可以說是「不勞而獲」:主動性基金做了研究,決定買賣,是一個Price discovery(價格發現)的過程,而當眾多主動性的基金做同樣的Price discovery,就形成了一個有效反映資訊的市場,而被動性基金「抄」了市場,作出同樣的買賣,算是搭了順風車(Free ride)。當所有人都要搭順風車時,Price discovery的功能下降,市場未必能較有效反映資訊,到時候,可能會再一次造就主動性基金「反勝」的機會。不過,這個情況在香港短期內應該不會出現,畢竟在香港,被動性基金仍然是一個受投資者忽略的好工具。
而且,散戶要先問問自己,是否有運氣選中能夠連續數年跑贏大市的主動型基金,因為,只有少數的基金能連續幾年都回報最好;其次,是否能揀到那些由精於投資,而非只是勇於投資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因為精於投資者,既能令你在升市中跑贏大市,同時也能讓你在跌市中輸少當贏,相反勇者只能令你如坐過山車,大上大落。若自問不會揀,那惟有繼續買ETF好了。
iMoney 2015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