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on.cc東網:80後上車血淚史專家有共鳴

黃國英九七曾撻訂

去年中以年僅27歲成為業主的阿全與Helen,自踏入社會到拍拖、結婚都省吃儉用,目的就是為儲首期,最終兩人積少成多,六年後儲夠70萬元付首期、律師費、裝修費等,以300萬元買入屯門景峰豪庭一個單位作新婚居所,在銀行做三十年期的九成按揭,每月供款1.1萬元。
黃國英透露,亞洲金融風暴前,已在沙田物色一間夾屋,並已付訂金及稅項合共40萬元,惟金融風暴捲至,因看淡經濟前景及擔心工作不穩定,最後選擇撻訂,成功「上車」要到○四年,當時以300萬元買入愉景灣一個單位,扣除11萬至12萬元現金回贈,只需支付數萬元首期,加上當時「用盡」一按及二按,每月供款約二萬元,現時物業作收租用途。

黃德几沙士蝕賣樓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透露,之前曾錯失兩次「上車」機會,首次是○九年初在堅尼地城看中一個面積300至400呎單位,可惜最後因「未諗好」而無入市;第二次則是自己已搬出來租樓時,因有需求而計劃在西環、堅尼地城及港島東區一帶尋覓「上車盤」,惟因憂慮加息及受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言論影響,以為量寬快完結,最後想「睇定啲」而錯失入市機會,成功「上車」是在一二年中,以450萬元買入鰂魚涌一個面積400呎單位自住。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表示,首次置業是二千年,「當年科網熱,在加拿大讀書已經炒美股,返到香港繼續炒,加埋媽媽資助,與屋企人合資買入紅磡一個單位做業主。」不過,○三年沙士期間,本港股市及樓市下挫,因此要蝕讓套現,之後痛定思痛及有按保等協助,○五年再置業,惟隨着家庭成員增加,早前買入天后另一項物業,本月可收樓,目前未決定會將舊居放租抑或出售,惟勸喻年輕人不要為「上車」而透過財務或貸款機構借錢。
AMTD證券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經理鄧聲興指,自己工作數年後,加上家人分擔部分首期,約九八年在北角置業,「當時樓價低,四、五百呎單位先賣200萬至300萬元。」他說,現很多年輕人面對的是首期問題,供款負擔不大,認為始終需家人幫忙。

專家回應

60後:當年首期僅數萬元

豐盛金融黃國英:「2004年上車時並非太辛苦,發展商會提供二按及現金回贈,首期畀數萬元就可以300萬元購入愉景灣物業。」他提醒上車客「不應該一畢業就想買樓,自己結婚後亦是與屋企人同住,逐步建立資產。」

80後:按揭限制多換樓難

招銀國際蘇沛豐 :「最終在2012年中成功上車,買入現時位於鰂魚涌自住單位,面積400呎,當時樓價450萬元,現時換樓較困難,有太多按揭限制,首期要求亦提高。」

70後:慶幸家人分擔首期

AMTD證券鄧聲興:「98年他在家人分擔部分首期下,在北角區上車置業,但現時香港樓價貴,加上政府加辣後供款與入息比例規定上升,現時要上車已很困難。」

70後:蝕賣上車盤再置業

金利豐證券黃德几:「首次置業是2000年,但因為2003年沙士疫情衝擊本港股市及樓市下跌,要蝕賣紅磡物業套現,及後痛定思痛,再於2005年再度置業,自住至今。」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50314/00202_026.html
【on.cc東網專訊】 買樓,並不是儲首期咁簡單,印花稅、經紀佣金、律師費、裝修費等等,你又應唔應付到?阿全和Helen是1對「80後」新婚小夫妻,2人一踏入社會就開始省吃儉用儲首期,2人27歲就成功圓了「上車夢」。究竟他們是如何在爆高樓價中達成置業結婚夢?
甫入新居,整間屋裝修以白色為主調,傢俬擺設簡單,給人1種安樂窩的感覺,一點也不焗促。單位的建築面積為620方呎,實用面積逾500方呎,實用率高達8成。阿全表示,他們至2013年中開始物色新居,直至去年6月才看中此單位,更即日以300萬元購入屯門景峰豪庭第1座1個中層單位,作新婚居所。
自小在屯門長大的阿全,讀書時已計劃買樓結婚,畢業後就進行儲錢大計。他說︰「2009年剛剛畢業,任職醫管局行政文員,月入不夠1萬元。為儲首期,每月必須儲3,000元。倘若今個月超出預算,便會在下個月使費扣除,嚴守儲蓄原則。」
即使認識了任職護士的太太Helen,拍拖的使費並沒有增加了阿全的負擔。Helen表示︰「每次拍拖都會到公園散步和拍照,一去就數小時,所以不用花錢。現在我們已儲了一疊在不同公園拍拖的相片。」雖然阿全拍拖時仍是精打細算,約會用膳的地方是快餐店,惟Helen並沒任何怨言,皆因Helen亦是1位「慳妹」。
剛畢業就月薪22,000的Helen每月儲約10,000元,家用約6,000元,另每月繳還讀書借貸逾2,000元,餘下用作日常開支。她指,部分同事愛買名牌,惟自己一點又不羨慕,笑言買過最貴的東西,只是1對約千元的Timberland鞋。工作5年左右,Helen已儲到40萬元。
前年因籌備結婚和買樓,2人開始死慳死抵「節流」,並從節衣縮食開始。阿全說︰「我戒食早餐,下午則帶飯在公司吃。上下班要坐小巴抵達醫院,車費動輒十多元,故我決定改為走路。這2項加起來,每月可慳逾千元,但現已養成習慣,一點又不辛苦。」
至於Helen,她亦相信慳錢事在人為。由於護士的工作時間不定時,倘若下午2時才上班,Helen會吃2塊麵包當午餐,後來又認為1塊麵包亦要近10元,故最後只吃1塊麵包當午餐。她稱,自己不諳投資,惟有靠加班「開源」。「病房有自願加班計劃,我曾在數月內加班11小時,可額外增加收入逾2,000元。」
最後,2人6年內合共儲到70萬,當中30萬為首期。最初,2人計劃於沙田區置業,惟發現沙田區樓價高不可攀,只好轉移陣地,決定買入屯門區私人樓。當時他們支付樓價1成首期,計及印花稅、經紀佣金、律師費、裝修費及添置家具,總共花近48萬元。
阿全表示,單位由銀行承造9成按揭,息率為全期H加1.7厘,實際供樓利率1.91厘,供款期30年,每月供款約11,000元。
事實上,買樓的開支已佔2人7成積蓄,結婚使費只有「慳得就慳」。Helen坦言,「結婚儀式本想舉行1個簡單的cocktail酒會,惟較為體面的cocktail收費已超出預算,最後他們決定旅行結婚,邀請雙方家長證婚。」
雖然結婚儀式較為簡約,但Helen及阿全幸慶能及時置業。阿全稱,現時該物業同類單位的售價已升逾1成,加上最近政府勒緊住宅按揭成數及調低二按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屆時才想買樓就難上加難。
阿全現時月入17,000元,而Helen月入逾3萬元。雖然月薪有明顯差異,惟他們奉行財政獨立,日常開支共同承擔。Helen指,供樓、水電煤、生活用品及買餸錢都是2人平均支付,故她每月仍可儲近3,000元,惟阿全笑言自己每月所剩無幾。
FCI投資策略研究課程總監鍾學良表示,其實置業並不是難過登天,只是八十後對樓市欠缺全面的認知。他說︰「八十後的著眼點很窄,只追求大屋苑內的細單位,即使好貴仍然決定追價,導致屋苑單位不斷破頂。然而,他們卻沒有留意附近單幢樓的單位,價錢可能更合理。」
他又指,年輕人對按揭及行程了解貧乏,以為收緊住宅按揭尺度及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就買不到樓,又只是道聽途說,以為部分地區樓價水平必定高,卻沒有實際了解,多看單位。
事實上,鍾學良早年曾因炒股而焦頭爛額,欠下20萬債項。故他認為,買樓並不一定要靠買股票來增加收入,倘若經驗不足,年輕人很容易輸錢。他指,想資產增值的話,可嘗試買基金,至少有風險評級作參考。

http://hk.on.cc/hk/bkn/cnt/finance/20150311/bkn-20150311204133410-0311_00842_001.html
網民回應︰
- 所以好多嘢都事在人為~首先唔好一味埋怨某d人累你冇樓住~而係睇下你自己有冇盡力~而唔係日日嘆杯幾十蚊咖啡~追手機款~名牌~旅行~跟住慨嘆自己買唔到樓
- 買到樓都可以成為新聞既情況已經夠哂唔正常la(啦),點解仲有人可以覺得,係時下既(嘅)人因為唔夠節衣縮食..所以買唔到樓...
- 唉,一生人辛辛苦苦為左(咗)層樓,30年後個孫問你,阿爺,你呢生人有冇做過d(啲)咩精彩既(嘅)事?你只能答佢,你阿爺我當年就係為左(咗)層樓辛辛苦苦供左(咗)三十年喇
- 買餸都越黎(嚟)越貴 阿全好快午餐都冇得帶飯食 麵包都加價 helen就黎(嚟)一塊麵包都冇得食 公園就拎晒黎(嚟)起樓俾(畀)新移民住同俾(畀)大陸人炒 拍拖地點都冇埋 同埋希望佢地千奇(祈)唔好生bb 因為佢地完全冇政府津貼 生仔要俾(畀)錢買定床位 日後仲要捱俾(畀)大陸人爭到貴晒既(嘅)奶粉 尿片 學費 等等……╮(╯_╰)╭
- 1.91厘都1萬1 加息再大跌市就恭喜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