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放棄力臻完美

自強不息 - 曾錦強
放棄力臻完美
2016年05月12日

周二的文章,提到一個虎媽自省的故事。最近又看到一個名人虎媽的故事,她的三個兒子都進了美國名牌大學。她說:「想得100分,就要盡120分努力;想自由活動,就先要有好成績……我要兒子從小學會凡事盡力,盡了力仍不及格,我可以接受;未盡力而拿了90分,我不會滿意。」
我心想:何謂盡力?誰去定義?如果問孩子的話,即使不合格,他們一定說已經盡了力。如果問家長,即使90分,他們也可以認為未盡力。我隱約地感受到這說話的背後意思是,這個媽媽只能接受100分,100分以下就是未盡力。我可以想像,她的孩子小時候一定沒有很多自由。
這媽媽還打算出親子書。我可以肯定,我們即使完全照足書中所說的去做,我們的孩子絕大部分都不會入到那所美國名牌大學,因為只有極少數人擁有那種讀書的天份。

我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以我的資質,我的子女大概不會是頂尖的讀書人才,我不會有不切實際的期望。而且我教導孩子的方法恰恰相反,我經常說讀書不必拿100分,因為溫書的邊際效益是會遞減的(marginal diminishing return),由70分到100分,可能要花多很多倍的氣力,這會錯過生命中很多值得體驗的事情。如果他們根本不是100分的材料,勉強更只會帶來挫敗感。
100分叫人太沉重了,完美主義者令自己和身邊的人,甚至一起共事的人,都會非常沮喪。早些放棄力臻完美,表現可能更好,而最重要的是自己和家人的身心都健康一點。 周二、四刊登

http://www.am730.com.hk/column-313119

關係比成績重要

自強不息 - 曾錦強
關係比成績重要
2016年05月10日

最近看了一篇訪問,關於「香港有品」運動總幹事凌葉麗嬋和她女兒的故事,非常感動。

凌太曾經是一個虎媽,為女兒鋪路入名校。但女兒中二的時候,由於成績差,加上操行問題,被踢了出校。母女爭執起來,女兒差點輕生。當女兒想跳樓的一刻,她求主讓她有機會再愛女兒一次,只要她不跳,甚麼事情也可以一筆勾銷。

後來她反省,自己對女兒一直有太多要求,只懂罵她。其實自己從來沒有關心過她,沒有接納過她是一個讀不到書的人。她改變管教模式後,反而令女兒更自覺,重拾自信,並能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她選擇自己的路,到法國學廚藝一年。回港後,跟媽媽一起推行品格教育,到中學教學生烹飪,和分享個人成長故事。

作為家長,我的目標很簡單。首先要和孩子保持良好關係,不然青春期後作為家長的影響力便消失。如果孩子開心不開心,你都是一個分享對象,那便成功了。如果他們只報喜不報憂,在外闖禍不想讓你知道,甚至憂喜都不報,完全零交流的話,即使讀書成績多好,也是失敗了。

另外,父母應和子女一起找尋他們的天賦與熱情。不是每個人也應該做醫生或律師,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一定比鬱鬱不歡地做醫生好。不是每個人都能考第一,一個70分的孩子,被要求考100分,最終反而會不合格。

虎媽自省的故事,很值得我們家長三思,不要等關係破裂了才去着緊,不是每個孩子也願意回頭的。

http://www.am730.com.hk/column-312724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關於戀愛,三十歲以上男人在想什麼?

是日噏day:關於戀愛,三十歲以上男人在想什麼?

 向新對象打交叉的原因 ]
朋友L小姐有晚急電,話同男朋友分咗手,問點算。背景資料係,L小姐係20出頭嘅小妮子,同30到尾嘅男友,啱啱開始戀情兩個月。男友幾日前突然覺得大家性格不合,提出分手。雙方性格有咩不合,不贅了。但係對住極力希望復合嘅L小姐,提及普遍30歲打上男士,喺戀愛方面會有咩要求同埋諗法。等佢都可以思考下,同對方究竟仲夾唔夾得嚟。
各位巴打,又唔知認唔認同呢?

一、合則來不合則算。磨合?食得㗎?
年輕時拍拖,成日聽到嘅一句說話係:「有咩唔啱,我改丫。」但係活到某個年紀,已經太清楚自己性格有咩好、有咩唔好。人生閱歷亦都話畀自己知,所謂嘅改變性格,同「揾航空公司職員送回行李係慣例」一樣,根本係假嘅、係唔存在嘅。順理成章,無謂自欺欺人,覺得自己改變到。所以30打上嘅男人,發現雙方性格有根本上嘅唔夾,唔會再畀太多時間玩咩磨合。會覺得自己同對方,都唔需要改變,各自搵一個適合嘅人,才是王道。

二、對鬧交感煩厭
拎住電話嗌交嗌天光,係後生仔先有精神做嘅嘢。男人去到某個年紀,唔會再有心機做呢啲嘥心機捱眼瞓嘅嘢。因為聽日要返工,處理好多工作需要精神。如果兩個人一齊,會經常嗌交,又要氹番又要呵豬,男人會傾向搵過另一段成熟啲嘅關係。

三、獨立經濟能力
當然唔係個個都係陳X聰,唔會expect女仔係富家小姐。但你估淨係女人會考慮男人經濟能力咩?而家咩年代啊?其實男人都會希望伴侶有基本獨立經濟能力,又或者只係預見到女方將來就住獨立經濟能力呢樣嘢,同張家輝講一樣「就算你而家冇,將來都會有」,都OK。唔係要向女人攞錢,而係他朝一日touch wood就算自己窮到褲穿窿,諗緊點翻身時,都唔使擔心多一個親人。

四、怕女人無知,因為仔似阿媽
細細個,總係鍾意啲女仔innocent D,覺得又pure又true,正正子。但大個咗會意識到,當枕邊人難以溝通,不能分憂只能同喜,有幾咁大鑊。加上男人好多時去到某個年紀,都會發現其實自己同阿媽性格好似,如果呢個理論成立,都唔想第時個仔無知知咁、又pure又true架嘛,係咪?

五、性事足夠就好
女仔有時會以為男人上咗年紀,見識多啲,會想喺性事上做啲特別野去取悅對方。世界上當然有類人好似Kobe Bryant咁,打到37歲都仲咁有鬥心啦嘅不死戰士。但,聖鬥士星矢呢類角色,一般後生嘅時候確係好鍾意扮演,嗰種唔認輸嘅原始心態確係比較濃烈。但係到咗某個年紀,好多男人都唔會再用呢樣野嚟證明自己能力。心態上係,呢樣野,有就好,夠就好。適當嘅情趣當然OK ,但係唔使將呢個因素放得太大。第一至第四項講嘅,反為更重要。
text / Tyler Li

https://hkstylemen.yahoo.com/post/143829041821/%E6%98%AF%E6%97%A5%E5%99%8Fday%E9%97%9C%E6%96%BC%E6%88%80%E6%84%9B%E4%B8%89%E5%8D%81%E6%AD%B2%E4%BB%A5%E4%B8%8A%E7%94%B7%E4%BA%BA%E5%9C%A8%E6%83%B3%E4%BB%80%E9%BA%BC

最女人——兩招o氹女友自救法

最女人——兩招o氹女友自救法

早前在這個專欄寫了一篇題為「女人沉默代表甚麼」的文章,談及我經常收到男讀者們的求助電郵,說是完全搞不懂老婆或女友在想甚麼,因而吃了不少苦頭。我見大家咁慘,便醒了一些「貼士」給各位男士,沒想到那篇文章竟引來更多男讀者的求助電郵,問我能否再醒多幾招「保命法」。Okay okay,我feel到各位的怨氣好重,講到咁可憐,好啦,怕咗你哋,今日我就再醒大家幾招吧。

佛洛依德都想不透

  男士們的求助電郵有不少都抱怨女人好難o氹,前一分鐘明明好地地,下一分鐘卻不知為何突然發曬脾氣!男人都覺得女人陰晴不定,喜怒無常,「沒有人會知道我老婆下一秒的心情,連她自己也不知道。」一位男讀者這樣告訴我。但各位不用沮喪,就連鼎鼎有名的佛洛依德都曾經說:「有一大問題永遠無人能夠解答,包括花了三十年研究女性心靈的我也無法回答─究竟女人想要甚麼?」怎麼啦?知道自己原來跟大心理學家不相伯仲,感覺舒服了一點吧?

  在男人眼中,女人發脾氣總是沒有理由。這句說話很大程度是正確的,尤其M到那幾天特別燥底,我見過不少男士的日曆每月總有幾日用紅筆打曬星,呢班醒目仔已經做好逃亡的準備。同女人相處,識執生是一件好事。所以要激嬲女友之後想o氹番(目的當然是為求自保),第一招就是附和她,只講她喜歡聽的,就算那一刻她說的全屬偏見,都一定要附和她。莫說我Daisy不提醒各位,女人發脾氣的時候,跟她講道理等於自殺。

讚美是保命招數

  舉例,如果她在生老闆的氣,你便應該:「咪就係囉,你老闆真係好鬼衰!」假如你對女朋友說:「你自己都有責任啊,為甚麼不想想老闆的難處?」先生,你死定了。有男人覺得:「明明是我女朋友不對,我指出她的問題是為她好呀!」講原則緊要還是命仔緊要?你自己決定吧。第一,如果你的女友經常蠻不講理,就算沒有「親戚」探訪也都天天「大帽山港女」上身,那麼我給你一個忠告─飛咗佢。但如果你的女友只是偶然有點不可理喻,我會建議你在火山爆發那一刻拼命附和她,若要講道理可以之後慢慢講。否則眼前是一場大火,你用油去救火,請問於閣下有甚麼好處?

  保命第二招:讚佢靚。女人無論任何年紀都很喜歡被人稱讚漂亮,有些女人不肯承認自己喜歡被人讚靚,但當有男人讚的時候心裏其實在放煙花。為甚麼化妝品店的男售貨員銷售額特別高?因為女人化妝是化給男人看的,男售貨員不斷讚靚,女人就會忍不住買。當女人心情不好亂發脾氣,怎樣o氹才好?讚佢靚。當然不是說當女友亂槍掃射,男友突然話:「你好靚呀!」男士們也得配合一下劇情,交戲時應盡量自然一點,說話的語調也要誠懇,不然就會變成街邊賣報紙那位大叔,無論看見師奶還是印傭都照講:「靚女,買乜?」要成功o氹到女友,男人必須看來經過思考之後才認真得出「女友很漂亮」的結論,例如男人可以認真觀察(裝作認真也可,但必須裝得逼真)女友的外貌,然後說:「呀,你今日個妝幾靚喎,係咪用咗新粉底?」如果女友說她根本沒化妝,更好!你可立即表現驚嘆:「嘩,無化妝都好似化咗咁嘅?」女友聽後,嘴角一定會微微向上翹。又笑又哄,咪friend番囉。

www.daisywong.com.hk

www.facebook.com/daisywonghk

王迪詩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09/20160507/451182/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社交網絡擅於打破原有秩序???

數字遊戲:畸形報業生態


《明報》前執總姜國元上周凌晨突遭解僱,業界震驚,但左派當然不會承認香港言論自由遭蠶食,對《明報》交出「報業經營環境困難」的解僱理由照單全收,理直氣壯無視母公司世界華文媒體(685)三季錄2億元盈利的反駁。畢竟,紙媒沒落、網媒取代的趨勢已成市場共識,但這是報業必然命運嗎?我好懷疑。

先講紙媒沒落,讀者每日閱報習慣改變,廣告商的資金亦跟隨離開,就是紙媒廣告劇減原因?粗略綜合過去5年4份紙媒年報數字,《蘋果日報》、世華媒體及經濟日報(423)2014/15年度與2010/11年度、及星島(1105)2015年及2010年度比較的累積發行收入,的確齊齊錄得約兩成的跌幅,但同期廣告卻非一面倒見紅,在《蘋果》及世華媒體廣告收入同步跟跌兩成及三成之際,星島相關收入五年實質上升6.5%,經濟更錄20%增長。
當然,廣告收入變動掛鈎因素多,但表面看至少並沒有掛鈎在報章滲透力及影響力上,4份紙媒中只有《蘋果》有披露計及網絡瀏覽的日均讀者人數,5年來增幅達一成,至168.4萬人,但報章同期的廣告收入跌幅最驚人,有36.7%。讀者增加但廣告收入劇減、與發行大跌但廣告收入照升的畸形報業生態,經營環境惡化當然不容置疑,但肯定不會是唯一原因。


至於網媒興起,沒有否認餘地,但網絡新聞能否取代傳統報道,就值得商榷。先說個故事,埃及人威爾.戈寧(Wael Ghonim)2011年匿名創立的fb專頁,號召了引發穆巴拉克下台的「廣場革命」。不過當年深信社交網絡可聯合民眾改變政治面貌的戈寧,去年底卻自我推翻,認為社交網絡擅於打破原有秩序,卻未能建立一套新秩序,反而「讓我們四分五裂」。
戈寧的想法其實同樣值得香港報業借鑒。傳媒人最清楚,網媒要「呃like」,潮文代替新聞、標題重於內容,而做到病毒式傳播的最大功臣,不是自有平台,而是社交網站,結果是新聞被瓦解、被膚淺、被娛樂化,就如戈寧所講「利傳播不利參與,利張貼不利討論,利淺薄不利深度」。在紙媒已無可避免被新媒體打破秩序之際,我們要反思的是,現有的新媒體秩序是否真是您所需的新聞模式?

林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28/19588876

外國人看到的美好

自強不息 - 曾錦強 
外國人看到的美好

2016年04月28日

近年在很多中產朋友的聚會中,一個很常討論的問題是──會不會移民?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為了子女的將來,應該申請移民,因為香港無論教育制度、政治前景或年輕人的出路都很灰。
 
我說我的根都在香港,很難移。父母年紀漸長,不想在他們的晚年離開他們,公司的業務又在香港,想走便不會創業。子女如果有本事的話,他們將來也有辦法移民,如果沒有本事的話,在香港搵兩餐還是比較容易的。
 
而且這幾年香港除了政治環境比較紛擾,人們的負面情緒多了外,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教育制度從來也不完善,但全世界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的,制度不理想,正好教育子女即使無法改變制度,也可以改變態度,用自己的方式長學識,不要成為制度的奴隸。 
 
我4年前高齡創業,沒有走後門,不用趨炎附勢,也沒有面對很多繁文縟節,做到現在的規模,相信只有香港這塊福地能提供適合的營養。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重複做這樣的事情,相信也難以做到目前的成績。
 
前兩天,有報章訪問了一個俄國女孩子,她透過優才計劃來港成立推廣公司。她說香港是「有小城市舒適的大城市」,任何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想要的東西,「香港充滿活力、安全及十分方便」。在營商方面,香港位於亞洲心臟,有其地利優勢,而且規管健全,加上低稅制,和簡單的營商環境。這都是外國人眼中香港的優勢,我們不要妄自菲薄。

文章來源: http://www.am730.com.hk/column-311169

讓孩子學懂理財基本步及對金錢和價值的觀念

【百萬Blogger】財叔有子初長成(財叔)

iMoney – 2016年4月28日

相信好多家長跟小朋友逛超級市場時,常會遇到要求買糖果,一般你會怎處理呢?買還是不買呢?我相信大部分家長也覺得只是小數目,買了便算,但這會變成一個習慣,所以我從小便會教孩子學懂計數,不買有溢價的東西。我通常會給他們一個金額(例如5元),他們可以買喜歡的東西,再跟他解釋超市的價錢牌裏,白牌、黃牌和紅牌的分別,漸漸他也會跟我說,等黃牌或紅牌先買(即特價減價),因為可以買多一點。
多逛超市 學習格價
到後來超市出現特價籃後,基本上每次一進入任何一間超市,孩子也會先去搜尋特價籃的位置,看看有甚麼超級折讓的產品,但也會比較一下與正價產品是否真的有大折讓才買,因為有時當你以為買到筍貨時,其實原來只是價錢牌上加了個「筍」字。投資市場其實也有同樣情況,所以唔好見到人話係筍貨,就以為真係筍,一定要比較一下,千祈唔好中招!
另外小朋友逛超市時,好多時也會拿着一些物品跟你說想買,我第一時間會問他多少錢,起碼能讓他知道物品價錢,不會想買就買而不看價錢,其實逛超市是一個訓練思考和學習數學的地方,而且學懂後,一般小孩也會比成年人精明。我見過一個小朋友跟嬤嬤在超市買汽水,小朋友跟嬤嬤說買這個便宜一點,嬤嬤問他為甚麼,他便解釋因為這款汽水以ml計算較便宜(以同款汽水4罐裝、8罐裝、1.25公升和2公升比較),實在太厲害啦!我看這小孩只是7、8歲吧!當然我不會放過這大好機會,跟自己的孩子計算一番,這也是提高他們對數學興趣的一個好方法。
活學活用 青出於藍
日復日、年復年,原來不知不覺間,我的孩子也練得一身計數好武功。上星期跟兒子和女兒去麥當勞,女兒想吃麥樂雞,我本想買一個麥樂雞開心樂園餐,兒子立即告訴我,麥樂雞開心樂園餐23元只有4件,普通麥樂雞餐也是23元卻有6件,如想要玩具的話,應該買漢堡包開心樂園餐,經我們商討後,女兒也覺得玩具不是最喜歡的,所以就決定了買普通麥樂雞餐。
故事原來未完,因我怕6件麥樂雞不夠吃,便提議不如叫9件的,怎知兒子立即告訴我,9件餐有溢價。原來他的計算方法是,6件餐23元,9件餐33元,而單點6件要18元即每件3元,故6件餐的汽水薯條值5元,9件餐的則要6元,所以不應該買9件餐,當時我不禁愕然點解佢咁醒?但當我寫這篇文時,搵返價錢資料,才給我發現原來網上有篇《千萬不要在老麥嗌「9件麥樂雞餐」》的文章,可能佢睇左所以咁醒,不過就算睇過,都起碼佢都應該真係認真咁去睇過!哈哈!
可能有好多人都覺得反正自己消得起,何需去計算?當然對你來說是消費得起,但你能保證將來你的孩子也消費得起嗎?你可能有能力給他消費,但是他的孩子呢?真的養兒一百供給九十九嗎?讓他們學懂理財基本步及對金錢和價值的觀念,將來能否消費得起,就看他自己本事!俗語說「富不過三代」其實也是這個原因吧!
理財除了要學懂計算外,還要學懂犧牲,好像上星期跟我媽媽吃飯,她問我兒子拿着這麼多行李為何不坐的士回學校呢(步程35分鐘)?我兒子答道:我情願這些錢用在其他地方。我聽後感動得差點流下男兒淚,他真的長大了!有子若此,夫復何求呢?我真係老懷安慰啦!哈哈!
作者:財叔

火鳥的不死本領

火鳥的不死本領

2016年04月29日
呂麗紅 元崗幼稚園校長


零九年,幼稚園只剩下五名學生, 
沒有人接手經營,呂校長見此應聘,
讓幼稚園逃過殺校危機,幾年間逐步改善 校內環境,
並把「蒙特梭利教學法」
引入校園,啟發孩子成長,贏得教育界口碑。


我小時候很窮,但很快樂。
我從不妒忌其他人,很接受自己的生活,我知道自己的資源就是比別人少。我沒法像其他同學一樣開生日派對,甚至要工作幫補自己的生活費、書簿費。

那時迪士尼的卡通人物很受歡迎,所以我小學便開始在家裡幫忙加工,為品牌公仔上顏色。顏色會沾到衣服,髒髒的,我只有那三套衣服,弄髒了怎樣出門?有時剩下那一套洗了又晾不乾,朋友叫我去參加派對,我都會找藉口推掉。雖然你看起來會覺得我很可憐,但我在家裡排行第五,看到大哥哥、大姊姊背負的東西更多,拿到獎學金也沒法讀書,讓我覺得自己已夠幸福了!這樣的成長過程讓我很知足,想事情很正面,同時令我比較成熟,遇到甚麼事情都說:「很難嗎?沒有吧!」

「只要我努力,有甚麼做不來?」憑著這種態度生活,人生相當順遂,工作上有人賞識,一直過得很理想。二十三歲時,我接手管理一家學校,同樣只有很少學生,我用自己的看法、擇善固執地把學校經營起來,甚至慢慢有人龍排在校門外。「我要做,就會做到」、「我要做,就會做到」,這樣的幹勁讓我平步青雲。可是,二十八歲時,一位我很愛的親人遇上交通意外離開了。我頓時發現錢還是有買不到的東西,這樣說可能很土氣,但過往那麼多年我所抱持「努力就一定可以」的信念派不上用場。無論我再怎樣準時到醫院,再怎樣努力照顧他,他還是得要離開。想要的東西求不得,有一段時間我很不習慣,感到很痛苦,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我不想上班,只關在家裡,沒法從陰霾裡走出來。一想到他走了,我都那麼痛苦,如果我也走了,我媽媽也不就一樣痛苦了嗎?我就覺得輕生很不孝,總不能把痛苦丟給家人。「那,不如就當自己死了,好嗎?從這一刻,我死了,也不一定要做死那個儀式,就當自己死了吧。」我很天真的跟自己說。

現在才懂得,那時候的我在學習「放下」。放下了,人也輕鬆了,變得無仇無怨,也無欲無求。我明白到有很多事不是你努力就可以,不是說你有錢就買得到,不是很積極就會給你,原來要靠一份真誠,去面對自己,面對這件事。人家說四十不惑,我二十八歲就經歷了,從此更加沒有做不了的事。朋友都說我像火鳳凰那樣重生了。

來到元岡幼稚園,最推動我做事情的是孩子的友愛,也就是我很在意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一個小孩沒上學,其他小孩會擔心她。明明在玩玩具,她突然走來問:「校長,為甚麼她還沒回來呢?」聽到有人敲門,她就拋下玩具自己走出去了。對我們來說這樣不行啊,學校還是要有些框框、有些紀律,但他們打破了那些框框,因為愛。聽著他們說:「你回來囉!我幫你拿書包吧!我很擔心你啊,我怕你不來。」我就覺得更加要堅持,不想他們那份純真的愛破滅了。

八十年代,香港很流行「蒙特梭利」教學法。可是最初引入的時候,用英語授課才是吸引家長的關鍵,本末倒置了。我取其長處,在教育上引用它的概念,強調「自理、責任感、生活」。最初老師們不習慣,搬桌、椅也不讓學生去做,我對他們說:「你在剝削孩子學習的機會。」高年級的可幫助你搬桌椅,低年級也可幫忙打開門。小孩吃東西,要自己分派碟子,吃完東西要收好。比方說今天吃雞蛋,要把蛋殼放好,碟子上的蛋黃碎要丟到垃圾箱,再拿碟子自己去清洗,這都是小孩子能做到的東西,也是一種學習。生活裡的一點一滴都是學習,都能夠教育小孩……。我也在向小孩子學習。我班上有小數族裔的學生,他們學習中文特別困難,我本來沒有察覺到的,只會鼓勵他們多多努力跟著筆劃走,還誤會他們不認真,把寫字當成畫圖畫。來到這裡我才知道原來南亞裔的筆順跟我們正正相反,我們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他們就剛好從下到上,從右到左,得要慢慢跟他們解釋清楚。我們還發了一張筆順表給家長,讓他們都能了解當中的差別,大家一起解決問題。

其實每個人出生都是要解決問題,打從我們是嬰兒,我們不懂講話、不懂走路,你肚子餓了、尿出來了,那你怎麼辦?所以我們會用哭聲去引起別人的注意,小嬰兒哭已經在解決問題。遇上問題時,我們都要如實去面對,我們要承認自己在問題裡面,確認了事情就是這樣子,接受它,然後開始解決問題。年輕人缺乏人生經驗,不夠認識自己,容易一時衝動。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很低落,就讓自己低落,不要覺得很困擾。困擾只因為你沒有真誠對待自己,沒有如實面對自己的情緒。當你接受了自己很低落時,就問自己事情有多嚴重?會影響自己多深?可以怎樣去解決它?一步一步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需要,一步一步把眼前的問題拆開,無需一蹶不振,慢慢拆開,直到最後,你就會開到一扇窗,藍藍的天空永遠在我們的頭頂上。

圖、文章節錄自《人生機遇 我有擁抱》紀念特刊(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出版)
文章來源: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