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後的10年來,全球經濟出現巨變,市場遊戲規則改變,使貧富懸殊差距拉闊,生活模式在改變,大家在不知不覺間已經過渡到另一個世界。不少人會覺得,為何我爸媽年代大家生活都不覺吃力?現在社會進步了,感覺反而生活比以前更吃力?
第一個原因當然是社會富懸殊差距拉闊。幾十年前,左鄰右里大家的生活水準普遍很接近,我住的居屋可能十多萬,你住的私樓可能二十萬,不覺得質素有多大的分別,沒有特別大的要求/需求﹔ 消費市場上沒有太多的選擇,大家的消費模式也沒有多大的差異,生活得很和諧,不存在強烈的比較。數十年後的今天,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普遍生活質素大幅提升,日常生活所需的選擇多了 (wide range of choices),即使是同類型的日用品或家庭用品,不同的選擇的價格差異可以是數十倍,同樣是吸麈機、風扇,Dyson與普通家品店的型號價格差異何只十倍,但Dyson在香港已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身邊不少一般市民都可能擁有。這反映了什麼?不是Dyson的價錢親民,而是大家消費模式的轉變,筆者稱為「消費力錯覺」(Purchasing Power Illusion)。
現今世界的人們普遍不懂得自我分類,作出理性的消費決定(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on consumption)。所謂的自我分類,即是綜合考慮個人現時的收入及將來所能產生的收入再加上增長,亦即是個人的綜合消費能力的分類 (傳統分為基層、中產、富裕及富豪),從而準確地評定自己屬於哪個階層的消費者。即使未能做到綜合考慮現時及將來的收入,至少也應知道自己現時此刻是屬於哪一類別,再作出理性、相應的消費決定。
面對市場Wide Range of Choices,不同階層的消費者出現自我消費能力誤判的情況十分常見,更有相當一部份人在作出消費前根本從沒考慮過自己屬於哪個消費類別及可承擔能力,最後出現收支不平衡,年介中年雖滿有計劃但沒有條件實行,甚或面臨退休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條件退休的人大有人在,但事實上亦是可以預期的結果。普遍人會抱怨香港樓價遠超負擔能力,政府沒提供足夠資源,沒有醫保,沒有退休保障。這可能是事實,然而不少人本身不是條件不足,不是貧窮,不是缺乏消費能力,而是消費前沒有準確評定好自己的消費者類別而作出相應而合理的消費,陷入中產貧窮的局面。
香港大部份人也會認為自己是中產,不是說不準確,但以現今社會來說,「中產」的範圍實在太闊,若以現今社會的消費選擇而言,說「中產」可分成十個階級也不為過。說家庭入息五萬元是中產,但同時家庭月入十多萬也是中產。有家庭每月開支是三萬,亦有不少家庭每月開支超過十萬(不少本blog讀者個案亦如是)。因此,消費模式(Consumption Pattern)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社會進步了,生活水準高了,消費選擇增加了是事實。以幼稚園為例,有免費的學券幼稚園,有每月2千元學費的非營利幼稚園,有3-4千元的私立幼稚園,也有5-8千元的名幼,也有過萬元學費的國際學校。事實反映偏偏有不少「貧窮中產」、「窮忙中產」爭相選擇學費高昂的名幼及國際學校。當然,負擔得起是沒有問題的,但不少家庭一邊讀一邊叫苦連天,但需知道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手機有6千多元的iphone,有一千多元的國產小米、華為,功能差異很大?對某些消費者來說可能是,但對筆者而言差別不大,但價錢可差得遠,但市場普遍消費者都是使用iphone級數手機,這反映了社會大部份人都富有了起來?不是,而是消費模式轉變。
香港住屋亦如是,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studio flat新樓,說穿了就是豪宅劏房,small lump-sum is king。當大家說買不起樓或換不起樓的同時,但剛剛又買了全套數萬元的Dyson系列去打掃那2-300呎實用面積的「假豪宅」私樓,用後將Dyson系列放入迷你倉。而事實上不少富裕家庭即使居住千呎豪宅,其實也只是用普遍的吸塵機或掃把去清潔家居。消費前要想清楚什麼是「必要」,什麼是「想要」。
現今的香港人喜歡比較,消費品要比較,學校要比較,住屋要比較,就連結婚擺酒,甚至影輯結婚相都要比較,別人去日本我要去歐洲,但又有多少人在做這些消費決定之前有想清楚自己其實是屬哪一個級別的消費群?有多少人的消費能夠理性地作出對應自己消費類別的消費?今天戶口裡有100元,不代表你就有100元的消費力,你今天消費了100元,那明天怎麼辦?今天你作出了超出自己消費能力的消費,將來你就得要作出犧牲,很公平。
財務自由是一個相對的狀態,是被動收入與開支的角力。一個每月開支二十萬的家庭要財務自由,被動收入每月就不能少於二十萬。魚與熊掌,你想要「今天的享受」還是「明天的自由」?相信每個人的答案也不同,但這是你的選擇。
https://www.baby-kingdom.com/finance/%E5%AE%B6%E5%BA%AD%E7%90%86%E8%B2%A1/%E7%AA%AE%E4%B8%AD%E7%94%A2%E7%9A%84%E9%9D%9E%E7%90%86%E6%80%A7%E6%B6%88%E8%B2%BB%E6%A8%A1%E5%BC%8F-7708
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
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錢與事業
錢與事業
人在中環: CK
錢跟事業,到底哪一樣比較重要?我想,絕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應該是前者吧。我都有錢了,還要事業來幹甚麼?如果我有錢,我就必定選擇甚麼也不做,去嘆世界好過啦!真的前世未辛苦過嗎?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所以會這樣想。但那些好有錢的,或是一出世就已經好有錢的,我發覺往往都不是這樣想。錢反正有了,也有得不太困難,自然希望自己有事業。對很多人而言,事業是能力的指標,雖然這個看法其實很膚淺,但當他們甚麼都有的時候,自然會對「還未有」的有所追求。
近年,紅色資本進佔這個城市,令到不少在這裡營商的人舉步維艱。營商困難,令很多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差,但與此同時,物業與及資產價格卻不斷向上,於是讓很多商人,都出現了身家暴漲,同時事業暴跌的情況出現。你可能會以為:「唉,錢多咗咁多,都應該開心啦!」錯啦,開心,也許在數銀紙時是有一點點吧,但更多發生的是心理不平衡。面對這個兩極的變化,我倒見到不少人一時間適應不來。
錢有一種特殊的魔力,若然你不夠清醒,往往會被「迷惑」的。當你錢越多,就會越覺得自己應該擁有特權。我有一個商人朋友,十年前認識他的時候,他公司應該大概有近500人。10年過去,因為他投資了大量物業,他的身家自然也暴漲了。可是他的生意,卻越做越縮。到現在,我想大約只剩下二十多人左右。
暴漲的財富讓他覺得自己的社會地位應該高高在上,但當他的財富越來越多的同時,他對自己公司的下屬,卻變得越來越刻薄,也越來越不近人情。他的理由是,平日他炒炒賣賣賺錢這麼快,但他公司的同事為他賺錢卻這麼慢,因此他認為他的下屬們都是沒有「價值」的東西。這大概是典型金錢沖昏頭腦的個案,生意艱難,公司上下其實更應團結抗敵才有生機,但朋友對下屬的態度,差到一個程度,是稍有能力的都不願留下,而最後留下來的,都是那些唯唯諾諾的人。結果變成一個惡性循環,生意自然也越做越差了。
正當大家都以為,朋友的焦點早已不在生意之上,反正炒賣都讓他賺得夠了,但原來他內心卻很介意,自己的生意縮到這樣小的規模。生意是他父親留給他的,接手的時候還是很好的,圈內的朋友都暗笑他敗了祖業,對此,他是非常非常介意的,而他的情緒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困擾。
讀著這篇文章,可能你也在暗笑這位朋友吧。很有錢的人確實也有他們的煩惱,而且對他們困擾的程度往往超乎想像。只是看在我們這些平凡人眼裡,一切都只是自尋煩惱吧。
AM730 11/9/2018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Workplace/%E9%8C%A2%E8%88%87%E4%BA%8B%E6%A5%AD-141457
人在中環: CK
錢跟事業,到底哪一樣比較重要?我想,絕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應該是前者吧。我都有錢了,還要事業來幹甚麼?如果我有錢,我就必定選擇甚麼也不做,去嘆世界好過啦!真的前世未辛苦過嗎?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所以會這樣想。但那些好有錢的,或是一出世就已經好有錢的,我發覺往往都不是這樣想。錢反正有了,也有得不太困難,自然希望自己有事業。對很多人而言,事業是能力的指標,雖然這個看法其實很膚淺,但當他們甚麼都有的時候,自然會對「還未有」的有所追求。
近年,紅色資本進佔這個城市,令到不少在這裡營商的人舉步維艱。營商困難,令很多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差,但與此同時,物業與及資產價格卻不斷向上,於是讓很多商人,都出現了身家暴漲,同時事業暴跌的情況出現。你可能會以為:「唉,錢多咗咁多,都應該開心啦!」錯啦,開心,也許在數銀紙時是有一點點吧,但更多發生的是心理不平衡。面對這個兩極的變化,我倒見到不少人一時間適應不來。
錢有一種特殊的魔力,若然你不夠清醒,往往會被「迷惑」的。當你錢越多,就會越覺得自己應該擁有特權。我有一個商人朋友,十年前認識他的時候,他公司應該大概有近500人。10年過去,因為他投資了大量物業,他的身家自然也暴漲了。可是他的生意,卻越做越縮。到現在,我想大約只剩下二十多人左右。
暴漲的財富讓他覺得自己的社會地位應該高高在上,但當他的財富越來越多的同時,他對自己公司的下屬,卻變得越來越刻薄,也越來越不近人情。他的理由是,平日他炒炒賣賣賺錢這麼快,但他公司的同事為他賺錢卻這麼慢,因此他認為他的下屬們都是沒有「價值」的東西。這大概是典型金錢沖昏頭腦的個案,生意艱難,公司上下其實更應團結抗敵才有生機,但朋友對下屬的態度,差到一個程度,是稍有能力的都不願留下,而最後留下來的,都是那些唯唯諾諾的人。結果變成一個惡性循環,生意自然也越做越差了。
正當大家都以為,朋友的焦點早已不在生意之上,反正炒賣都讓他賺得夠了,但原來他內心卻很介意,自己的生意縮到這樣小的規模。生意是他父親留給他的,接手的時候還是很好的,圈內的朋友都暗笑他敗了祖業,對此,他是非常非常介意的,而他的情緒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困擾。
讀著這篇文章,可能你也在暗笑這位朋友吧。很有錢的人確實也有他們的煩惱,而且對他們困擾的程度往往超乎想像。只是看在我們這些平凡人眼裡,一切都只是自尋煩惱吧。
AM730 11/9/2018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Workplace/%E9%8C%A2%E8%88%87%E4%BA%8B%E6%A5%AD-141457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