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世股神 授發達秘笈 靠供股掘金 收藏數千張股票
【財經人物】寫投資的書,坊間有很多。自稱股神的人,也不少。
但能夠將辦公室改裝成股票收藏室,將數千張股票封箱,再以字母分門別類,方便翻查,相信只此一人。
投資股票三十年的Henry Chan,白手興家,小時候一家八口住板間房,典型的獅子山下故事。由買第一隻股票置地開始,他從較冷門的供股中參透搵錢秘訣,進而在股票市場,以各種投資工具賺錢:藍籌、細價股、莊家股、供股,及近年賺得最多的新股。每一類,他都有自己的獨門理解。
高手藏身民間,Henry不介意分享投資秘笈;因為他認為,年輕人不能成為另一個自己,也應當在這個買不起樓的年代,學識理財為財富增值,作為未來生活的保障。
記者:區嘉儀 余曉芸
攝影:晉平安 鄭佳傑
「滙豐H嘛(編按:Hsbc),要搵下,呢度我哋排字母嘅。」「C就人壽(編按:Chinalife),摷下佢先。」「原來長江實業都喺度……」「招商呢度,慢慢執出嚟,沽咗佢!」眼前是一片股海,Henry也顯得茫然。在他灣仔的辦公室,放滿一個個紙皮箱,內裏是他分門別類安放的股票,「都係多到唔記得㗎喇!」他枱頭另放有一叠厚厚的股息收據,相信去年收息已過百萬元。
Henry是白手興家,住板間房,中學畢業後沒錢,只能日間在會計師樓做學徒,晚間供自己讀大專,無錢交學費時還要搵人借。其間與學校恩師研究炒股心得,「我第一隻買嘅股票係藍籌置地。」戰績慘敗,但從此愛上投資。為他帶來第一桶金的,除了炒股,還有「供股」。
在「供股大王」手上賺錢
話說,早年股壇有種完全合法、低成本及零風險的供碎股方法。有投資者睇穿上市公司的「碎股額外供股可獲優先處理」機制。為方便持碎股的股東在市場買賣,上市公司會額外派發他們足一手的股份。投資者為此「斬碎」股票供股,而由於供股價往往較市價折讓,通常大有斬獲。例如中國財險(2328),因常要湊足資本充足比率而多次供股,曾試過市價10.2元,供股價5.38元,近乎半價。
「幾十年前初出道,供了隻川河,一賺就8萬蚊!當日我第一層三百呎樓,都只係要23.5萬。」手頭的大量股票,日積月累,就是這樣賺回來。現時他仍有做供股,這些公司通常急需資金兼在股價低位,供股價有一定折讓,Henry利用這價格低潮投資有潛質的公司。
對他來說,最刺激是曾在「供股大王」官永義手上賺錢。當年他趁永義實業(616)98%貨源歸邊時跟供,結果股價爆升,回報九十幾倍。「好彩箒,長遠褲都俾佢除埋!」Henry曾在莊友堅的關連公司身上輸過,如當年的福方(885)、合一(913),為此這些「玩家股」,Henry都為自己製作一幅關係圖,從此遠離。
長揸股票要睇揸弗人
他將每次賺回來的股票以實貨持有,因已經是零成本,留來緊貼市場脈搏。而且,「股票放經紀行要畀好貴手續費!尤其滙豐一年派四次息,要存倉費,收股息又要手續費。仲有以前啲H股,用自己名持有就唔使畀10%股息稅。」所以說,有錢佬都是慳回來的。
Henry也長揸有息收的藍籌,揀股秘訣得一個:睇揸弗人。「我睇中就長揸,直至該公司改變策略才再檢討。好似投資和記,因係李嘉誠揸旗,就是買佢眼光獨到睇得準。但李嘉誠離開,時代已經終結,咁落到下一代擔大旗,係咪仲好似李生咁有眼光呢?」(會否沽長實?)「你見我執咗出嚟,準備沽出去!」(你唔信佢個仔會做得好?)「吓!你估得唔得呀?」
AI炒股年代 多程式盤
他補充:「等於佢個仔之前做總經理operate間公司,可以好妥當,但講到要帶領間公司向前行,再創另一新高𥧌,我都想知得唔得。我揸住只當係定息工具,未來動力肯定是改變人類生活的新科技,不是長實。」
2009年,Henry曾與李嘉誠細仔李澤楷交手,當時Henry以電盈(008)小股東身份,在庭上就電盈私有化一事發言。他指:「如果種票無問題,那不如法庭讓我們再投票去種票反對!」惹來庭內一眾小股東拍掌叫好。
近年,Henry覺得股票越來越難玩,「現在市場行得太快,已經進入AI炒股年代,用晒程式盤買賣。大陸資金都係,你一沽佢連質幾個位,一買佢又連掃幾個位等你買高啲。未來市場速度變化太快,跌市三日搞掂。」不過他認為恒指現時市盈率約十二倍,息率三厘多,末來只會大上大落,未必出現崩潰式下跌,除非貿易戰引發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所以需炒股不炒市。近來股市波動,將手頭資金轉買高息債劵,亦是不俗選擇。
Henry有投資內房的企業債,貪其十多厘高息。「好似恒大債券,及以前新世界中國,都十幾厘息。如果你經private bank,唔會介紹呢啲嘢,佢地會話:『呢隻唔好買,會執笠呀!』」但他分析說:「只要識揀,越高息嘅越買!反正Banker都唔會分析到死邊隻先。例如投資五隻,每隻二十萬蚊,頭兩年唔會執笠,收咗息先,之後就算執一隻,已經摸和。肯定唔會五隻執晒,埋單計數,都係賺凸。」精明的他再補充:「仲有債券和藍籌可以借錢,你需要融資時,可以攞去同銀行抵押。」
對於現時年輕人缺乏上流途徑,Henry認為要學懂投資保障自己。「近年向上游機會低咗,職業亦未必咁多位你上,創業發達又難,所以一定要識投資。一個好投資,往往可以改變一生命運。窮唔緊要,窮先會激發鬥志。」他續說:「你第一件事是要武裝自己,學會留意時事,關心財經,最基本條件你要學識。跟着就可實踐,體驗每種投資工具,感受市場。每次失敗會令你加強對投資認識,亦是邁向成功之路的鎖匙。」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80723/20457414
蘋果日報 23/7/2018
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八十後投機客:富二代的KPI
「多謝各位今年對公司的努力,今年的appraisal公司一定會為大家盡力爭取最好加幅,大家起筷!」
我叫阿穹,剛在台上講話的正是我,是這間公司的小經理,面對一班剛被人換了新公司簽合約,被人用盡MPF對沖的員工同事們,我都知以上一番說話絕對係戲子之間的對話。
「阿穹,你剛才的speech大致上都不錯,不過有點問題,唔夠PR,學子華話齋,做人冇PR,食屎㗎啦!你要再叫啲同事搏盡,不可以次次計錢,計加幅,要解釋吓喺公司可以學多點東西,這些才是無價,這才夠PR。」
對我說這番話的是我大學的好友榮少,亦正是這間公司的接班人。
「無錯啦世姪,你都要學識,好似阿榮剛回到這間公司甚麼都不認識,又不懂投資,現在他識得和些甚麼ibanker開個甚麼B戶口,我都只是幫他一點,畀一點學費他開個那個甚麼B戶口,今年都回報都做得不錯呀。」
我心想:「Uncle,那個是PB戶口,要成千萬先開到,我知榮少努力完會有你哋一點學費支持,不過我想我都要用成世先找到嗰一點學費。」對住榮少爸爸,以上的說話只會放喺心度,講出嚟佢哋都不會明。
「好似阿榮上次訪問講得對,只要努力一點,多學一點,玩少啲,買樓就好易啦,唔好話買樓,開間公司畀佢玩吓,再介紹投行世叔伯畀佢,上埋市都得呀,最緊要佢勤力啲,儲吓錢,唔好成日去旅行。」
那一刻,我好似明白到原來我同榮少的人生KPI從來都不同。
由小時候喺屋村長大開始,屋企人教緊自己努力讀書去找份穩定的收入,盡量去避開風險,避開重大投資,買股票有風險,會有股災,輸了錢如何照顧屋企,不可亂來,買樓隨時用盡你一生的儲蓄,負資產點算,更加不可亂來,創業手停口停,即係唔穩定,如何照顧屋企,打份工吧啦。係阿穹的世界入面,除咗貢獻予工作的10多個鐘之外,要諗嘅係點樣喺每月有盈餘同赤字之間拎到平衡,由細到大建立的KPI就只係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令戶口有錢剩。
而榮少那一層次的KPI並非要做外界認為對的事,因為由細細個榮少已經意識到,不管多努力,都不及由屋企人推一把來得方便,所以所有外界眼光都不如他們上一輩的眼光重要,由細到大屋企人教落的是要擴大自己的人際脈絡,要識飲紅酒,要買樓買舖投資。到榮少大個仔,學識甚麼是CAPM Model時,原來屋企人係會「支持」佢開個PB戶口投資,到識咗地產發展商朋友之後,原來屋企人係會「支持」佢full paid買樓的時候,透過不斷發生呢個正反饋,更令佢哋相信佢哋的KPI係令屋企人認同,只要屋企人say yes,原來好多嘢係可以快好多。
「阿穹,Dad說得對,你都可以上樓,但專注工作先,勤力啲,學多啲,好似我咁親力親為,而家都開了數間新公司,接Dad朋友的項目做,我開公司時人工得一萬咋,嗱,講定你聽先呀,嚟緊我加你4%,係全公司最高,贏咗通脹㗎,所以話唔好擔心錢,好快full paid買到我層樓㖭。」
Well,我學過馬太效應,2017年樓價升咗13%,當30年之後平均每年升6%,如果我份糧每年都升4%,仲要希望唔好有日我忍唔住爆阿榮少,咁30年之後榮少層樓升咗5.7倍,我份糧先升到3.2倍,而家都要不吃不喝19年先買到樓,到時我要33.8年先full paid到,仲難過而家……呢啲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之後,我好衷心咁多謝榮少。完。
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只可以話社會很現實,事實很殘酷。
「多謝各位今年對公司的努力,今年的appraisal公司一定會為大家盡力爭取最好加幅,大家起筷!」
我叫阿穹,剛在台上講話的正是我,是這間公司的小經理,面對一班剛被人換了新公司簽合約,被人用盡MPF對沖的員工同事們,我都知以上一番說話絕對係戲子之間的對話。
「阿穹,你剛才的speech大致上都不錯,不過有點問題,唔夠PR,學子華話齋,做人冇PR,食屎㗎啦!你要再叫啲同事搏盡,不可以次次計錢,計加幅,要解釋吓喺公司可以學多點東西,這些才是無價,這才夠PR。」
對我說這番話的是我大學的好友榮少,亦正是這間公司的接班人。
「無錯啦世姪,你都要學識,好似阿榮剛回到這間公司甚麼都不認識,又不懂投資,現在他識得和些甚麼ibanker開個甚麼B戶口,我都只是幫他一點,畀一點學費他開個那個甚麼B戶口,今年都回報都做得不錯呀。」
我心想:「Uncle,那個是PB戶口,要成千萬先開到,我知榮少努力完會有你哋一點學費支持,不過我想我都要用成世先找到嗰一點學費。」對住榮少爸爸,以上的說話只會放喺心度,講出嚟佢哋都不會明。
「好似阿榮上次訪問講得對,只要努力一點,多學一點,玩少啲,買樓就好易啦,唔好話買樓,開間公司畀佢玩吓,再介紹投行世叔伯畀佢,上埋市都得呀,最緊要佢勤力啲,儲吓錢,唔好成日去旅行。」
那一刻,我好似明白到原來我同榮少的人生KPI從來都不同。
由小時候喺屋村長大開始,屋企人教緊自己努力讀書去找份穩定的收入,盡量去避開風險,避開重大投資,買股票有風險,會有股災,輸了錢如何照顧屋企,不可亂來,買樓隨時用盡你一生的儲蓄,負資產點算,更加不可亂來,創業手停口停,即係唔穩定,如何照顧屋企,打份工吧啦。係阿穹的世界入面,除咗貢獻予工作的10多個鐘之外,要諗嘅係點樣喺每月有盈餘同赤字之間拎到平衡,由細到大建立的KPI就只係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令戶口有錢剩。
而榮少那一層次的KPI並非要做外界認為對的事,因為由細細個榮少已經意識到,不管多努力,都不及由屋企人推一把來得方便,所以所有外界眼光都不如他們上一輩的眼光重要,由細到大屋企人教落的是要擴大自己的人際脈絡,要識飲紅酒,要買樓買舖投資。到榮少大個仔,學識甚麼是CAPM Model時,原來屋企人係會「支持」佢開個PB戶口投資,到識咗地產發展商朋友之後,原來屋企人係會「支持」佢full paid買樓的時候,透過不斷發生呢個正反饋,更令佢哋相信佢哋的KPI係令屋企人認同,只要屋企人say yes,原來好多嘢係可以快好多。
「阿穹,Dad說得對,你都可以上樓,但專注工作先,勤力啲,學多啲,好似我咁親力親為,而家都開了數間新公司,接Dad朋友的項目做,我開公司時人工得一萬咋,嗱,講定你聽先呀,嚟緊我加你4%,係全公司最高,贏咗通脹㗎,所以話唔好擔心錢,好快full paid買到我層樓㖭。」
Well,我學過馬太效應,2017年樓價升咗13%,當30年之後平均每年升6%,如果我份糧每年都升4%,仲要希望唔好有日我忍唔住爆阿榮少,咁30年之後榮少層樓升咗5.7倍,我份糧先升到3.2倍,而家都要不吃不喝19年先買到樓,到時我要33.8年先full paid到,仲難過而家……呢啲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之後,我好衷心咁多謝榮少。完。
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只可以話社會很現實,事實很殘酷。
蘋果日報29/7/2018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紙牌屋:美國政治導讀
紙牌屋:美國政治導讀
昨天談及Netflix劇集《紙牌屋》的美俄峰會,和現實中「特朗普-普京峰會」的異同;要是我們通過《紙牌屋》了解美國政治,也一定有得著。《紙牌屋》本來就以「嚴謹反映美國政治現實」為賣點,但自從特朗普冒起,《紙牌屋》的受歡迎程度就逐漸走下坡,因為現實已經比劇集更具戲劇性。
在劇集中,陰謀成為總統的Francis Underwood 與女記者互相利用, 團隊安排妓女色誘參議員、並對之加以操控,後來又將涉事者殺害,種種權謀,不堪入目,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白手套」,就是他的幕僚長。在現實政治,每個美國政客都有這樣的心腹,他們不會走上前台被鎂光燈環繞,只是久居幕後,作為「spin-doctor」。喬治布殊時代的羅夫(Karl Rove),就是這角色的典型,有一本書名叫《誰讓喬治布殊像個總統》,說的就是羅夫的故事。但特朗普對依靠任何一個家臣,卻非常避忌,就是曾經的親密戰友「國師」班農,最終也被他辭退,不過要是班農東山再起,正如《紙牌屋》劇情那樣,也毫不為奇。
《紙牌屋》對金錢政治的描摹,也相當真實,例如說巨賈憑藉與總統的私交和雄厚的財力,不斷影響國會立法,中國「紅二代」富豪亦憑藉在高層政治的關係,遊走於中美貿易秘密談判,從而為自己謀私利,這些都足以讓人對號入座。理論上,美國國會對政治獻金有相應法規約束,不過工會、財團及社會團體對競選委員會的捐贈幾乎不設上限,華爾街、矽谷每每成為造王者,這也是特朗普強調「我很富有」的吸引力所在。《紙牌屋》與媒體相關的戲份也十分重要,政客利用「第四權」和權貴結合,媒體也被利用散播黑材料,這已經成為一門專業。特朗普本人深諳此道,乾脆把整個自由派陣營標籤為「fake news」,就是要靠新媒體如 Twitter 另起爐灶,去扶植新利益集團。
《紙牌屋》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情節,是總統夫人發跡前的淨水 NGO,被她用作謀取權力的「白手套」;假如劇集涵蓋到他們卸任後,這夫婦肯定也會成立「基金會」「發揮餘熱」。這對野心夫妻檔,容易教人想起現實政治的克林頓夫婦,而早前《維基解密》曝光的郵件揭露,克林頓基金會收到來自中東國家的大筆捐贈,背後千絲萬縷的延後利益,自可想像。
記得當年所讀的美國政治學課程中,有一門名叫「選舉、金權、媒體三角關係」,就是講述美國政壇潛規則;課堂上的內容,完全就是《紙牌屋》。讀過課程,會明白這是一個超穩定結構,一切規則十分清楚,個人意志反而最不重要,很難不變得犬儒。至於國際觀眾通過《紙牌屋》領略到甚麼,特別是在中俄內部,也不言而喻。
小詞典:Francis Underwood
《紙牌屋》主角,由演員Kevin Spacey飾演。他來自南卡羅來納州,傳統精英出身,哈佛法學院畢業,民主黨眾議員、黨鞭,後來設局成為副總統,再通過操控醜聞令總統下台,取而代之。但妻子Claire同樣野心勃勃,先後成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副總統,最終更取代丈夫成為總統。Underwood的下場,將於最後第六季交代,但Kevin Spacey此時卻已因為性醜聞被Netflix開除。
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7月20日
https://simonshen.blog/2018/07/20/%E7%B4%99%E7%89%8C%E5%B1%8B%EF%BC%9A%E7%BE%8E%E5%9C%8B%E6%94%BF%E6%B2%BB%E5%B0%8E%E8%AE%80/
昨天談及Netflix劇集《紙牌屋》的美俄峰會,和現實中「特朗普-普京峰會」的異同;要是我們通過《紙牌屋》了解美國政治,也一定有得著。《紙牌屋》本來就以「嚴謹反映美國政治現實」為賣點,但自從特朗普冒起,《紙牌屋》的受歡迎程度就逐漸走下坡,因為現實已經比劇集更具戲劇性。
在劇集中,陰謀成為總統的Francis Underwood 與女記者互相利用, 團隊安排妓女色誘參議員、並對之加以操控,後來又將涉事者殺害,種種權謀,不堪入目,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白手套」,就是他的幕僚長。在現實政治,每個美國政客都有這樣的心腹,他們不會走上前台被鎂光燈環繞,只是久居幕後,作為「spin-doctor」。喬治布殊時代的羅夫(Karl Rove),就是這角色的典型,有一本書名叫《誰讓喬治布殊像個總統》,說的就是羅夫的故事。但特朗普對依靠任何一個家臣,卻非常避忌,就是曾經的親密戰友「國師」班農,最終也被他辭退,不過要是班農東山再起,正如《紙牌屋》劇情那樣,也毫不為奇。
《紙牌屋》對金錢政治的描摹,也相當真實,例如說巨賈憑藉與總統的私交和雄厚的財力,不斷影響國會立法,中國「紅二代」富豪亦憑藉在高層政治的關係,遊走於中美貿易秘密談判,從而為自己謀私利,這些都足以讓人對號入座。理論上,美國國會對政治獻金有相應法規約束,不過工會、財團及社會團體對競選委員會的捐贈幾乎不設上限,華爾街、矽谷每每成為造王者,這也是特朗普強調「我很富有」的吸引力所在。《紙牌屋》與媒體相關的戲份也十分重要,政客利用「第四權」和權貴結合,媒體也被利用散播黑材料,這已經成為一門專業。特朗普本人深諳此道,乾脆把整個自由派陣營標籤為「fake news」,就是要靠新媒體如 Twitter 另起爐灶,去扶植新利益集團。
《紙牌屋》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情節,是總統夫人發跡前的淨水 NGO,被她用作謀取權力的「白手套」;假如劇集涵蓋到他們卸任後,這夫婦肯定也會成立「基金會」「發揮餘熱」。這對野心夫妻檔,容易教人想起現實政治的克林頓夫婦,而早前《維基解密》曝光的郵件揭露,克林頓基金會收到來自中東國家的大筆捐贈,背後千絲萬縷的延後利益,自可想像。
記得當年所讀的美國政治學課程中,有一門名叫「選舉、金權、媒體三角關係」,就是講述美國政壇潛規則;課堂上的內容,完全就是《紙牌屋》。讀過課程,會明白這是一個超穩定結構,一切規則十分清楚,個人意志反而最不重要,很難不變得犬儒。至於國際觀眾通過《紙牌屋》領略到甚麼,特別是在中俄內部,也不言而喻。
小詞典:Francis Underwood
《紙牌屋》主角,由演員Kevin Spacey飾演。他來自南卡羅來納州,傳統精英出身,哈佛法學院畢業,民主黨眾議員、黨鞭,後來設局成為副總統,再通過操控醜聞令總統下台,取而代之。但妻子Claire同樣野心勃勃,先後成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副總統,最終更取代丈夫成為總統。Underwood的下場,將於最後第六季交代,但Kevin Spacey此時卻已因為性醜聞被Netflix開除。
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7月20日
https://simonshen.blog/2018/07/20/%E7%B4%99%E7%89%8C%E5%B1%8B%EF%BC%9A%E7%BE%8E%E5%9C%8B%E6%94%BF%E6%B2%BB%E5%B0%8E%E8%AE%80/
裝堅強很累 示弱卻怕被傷害
別要失意中的我硬去找「堅強」的理由 其實世上沒失敗的「樹窿」
想不辜負別人的期望,那就得先辜負自己?
要活得「真」,從來不易,快樂的時候,能一起瘋的人倒不少,但傷心失意時,能讓你依靠著痛快嚎哭的肩膀,又能有幾個?有時,不因我們不肯放下身段,展示軟弱,只是,軟弱會是再被傷害的理由。
其實,在最失意的一刻,可否貪圖你一絲的溫柔?
有位朋友是一向給人樂觀正面的感覺,無論遇到任何事都是嬉皮笑臉的,不曾見過她傷心或是苦惱。後來才知道,其實正面樂觀的形象都不過是假裝出來。她曾向最信任的人展示最失意、最狼狽的一面,說是尋求慰藉也好,理解也好。但對方卻偏偏放錯焦點,只怪她這刻的不成熟,怪她在瘋言瘋語,散播負能量,卻沒體諒她背後的原因。因此,她只好漸漸把自己藏好。其實她大哭大鬧、甚或不哭不笑,只是想一刻的任性有人理解。有些話只說不做真的很容易,人人都說不怕面對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但又有多少人真的不介意你做自己?
要找到想珍惜的人已經不易,我不想再失去你對我的喜愛。
人大了,我們傾訴的目的已經由最初的圖慰藉,到最後只圖別人安心。受傷的時候變得不願被人知道,都是收拾好最差的一面才找人傾訴。是的,一個人的煩惱一個人解決就好了,說出口又未必得到別人的理解。我們明知很多事情自己也不能面對,何況要別人來一同面對?我們都知道很多事情不能解決,所以把自己當成「金魚」,把傷心放在一旁,繼續過生活,直至對甚麼都不痛不癢。都已經忍下來了,大家的日子還是照過吧。
自以為明白她當刻的感受,但卻不自覺站在道德高地再次把她處決。
誰沒當過安慰者?我們愈想當一個好的聆聽者,卻愈做得不好。自以為明白她當刻的感受,但卻不自覺站在道德高地再次把她處決。
我們都不懂去安慰別人,有時候言語太過冰冷,不足以溫暖人心;過多的慰問又太虛偽;裝作若無其事,又怕被誤會太無情;想給你一些建議,但所有的大道理你都明白。久而久之,我們也不懂做甚麼才好,待你也是很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會再次傷害到你。其實,我們不知道怎樣才能令你明白:你不用任何時候都是好的,你也可以是差的,可以是令人失望的。因為你總有站起來的一天,到時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
作為一個不合格的「樹窿」,我後來明白,或者世上並沒有最好的安慰。
他們一直都心裏有數,在等一個時機可以讓自己放過自己。他們不曾需要任何安慰,只需要別人長期的關心。所謂的關心需要長期建立,不是有事發生才多加問候,而是有事沒事的時候總會想起對方,問候一下近況,讓他感到無時無刻的支持,甚或不用出聲已經有人來關心,已經是他最大的安慰。
人生最大的禮物,往往是以朋友的名義來臨。
傷心是短暫的,偶爾不開心可以幫助你更認識自己,看清楚未來的路。我們都是傷心的人,不過也曾在很多瞬間成為過別人的希望。
在最失意的時刻,不要拒絕別人成為你的希望,特別是你的朋友。因為人生最大的禮物,往往是以朋友的名義來臨。可以見面就見面吧,可以通一下電話就通一下吧,能夠在最壞的時刻有你出現,真好。
HK01
https://www.hk01.com/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post_link&utm_campaign=life
想不辜負別人的期望,那就得先辜負自己?
要活得「真」,從來不易,快樂的時候,能一起瘋的人倒不少,但傷心失意時,能讓你依靠著痛快嚎哭的肩膀,又能有幾個?有時,不因我們不肯放下身段,展示軟弱,只是,軟弱會是再被傷害的理由。
其實,在最失意的一刻,可否貪圖你一絲的溫柔?
有位朋友是一向給人樂觀正面的感覺,無論遇到任何事都是嬉皮笑臉的,不曾見過她傷心或是苦惱。後來才知道,其實正面樂觀的形象都不過是假裝出來。她曾向最信任的人展示最失意、最狼狽的一面,說是尋求慰藉也好,理解也好。但對方卻偏偏放錯焦點,只怪她這刻的不成熟,怪她在瘋言瘋語,散播負能量,卻沒體諒她背後的原因。因此,她只好漸漸把自己藏好。其實她大哭大鬧、甚或不哭不笑,只是想一刻的任性有人理解。有些話只說不做真的很容易,人人都說不怕面對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但又有多少人真的不介意你做自己?
要找到想珍惜的人已經不易,我不想再失去你對我的喜愛。
人大了,我們傾訴的目的已經由最初的圖慰藉,到最後只圖別人安心。受傷的時候變得不願被人知道,都是收拾好最差的一面才找人傾訴。是的,一個人的煩惱一個人解決就好了,說出口又未必得到別人的理解。我們明知很多事情自己也不能面對,何況要別人來一同面對?我們都知道很多事情不能解決,所以把自己當成「金魚」,把傷心放在一旁,繼續過生活,直至對甚麼都不痛不癢。都已經忍下來了,大家的日子還是照過吧。
自以為明白她當刻的感受,但卻不自覺站在道德高地再次把她處決。
誰沒當過安慰者?我們愈想當一個好的聆聽者,卻愈做得不好。自以為明白她當刻的感受,但卻不自覺站在道德高地再次把她處決。
我們都不懂去安慰別人,有時候言語太過冰冷,不足以溫暖人心;過多的慰問又太虛偽;裝作若無其事,又怕被誤會太無情;想給你一些建議,但所有的大道理你都明白。久而久之,我們也不懂做甚麼才好,待你也是很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會再次傷害到你。其實,我們不知道怎樣才能令你明白:你不用任何時候都是好的,你也可以是差的,可以是令人失望的。因為你總有站起來的一天,到時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
作為一個不合格的「樹窿」,我後來明白,或者世上並沒有最好的安慰。
他們一直都心裏有數,在等一個時機可以讓自己放過自己。他們不曾需要任何安慰,只需要別人長期的關心。所謂的關心需要長期建立,不是有事發生才多加問候,而是有事沒事的時候總會想起對方,問候一下近況,讓他感到無時無刻的支持,甚或不用出聲已經有人來關心,已經是他最大的安慰。
人生最大的禮物,往往是以朋友的名義來臨。
傷心是短暫的,偶爾不開心可以幫助你更認識自己,看清楚未來的路。我們都是傷心的人,不過也曾在很多瞬間成為過別人的希望。
在最失意的時刻,不要拒絕別人成為你的希望,特別是你的朋友。因為人生最大的禮物,往往是以朋友的名義來臨。可以見面就見面吧,可以通一下電話就通一下吧,能夠在最壞的時刻有你出現,真好。
HK01
https://www.hk01.com/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post_link&utm_campaign=life
好人難做
【羅仕揚blog】好人難做
「一百萬嘅問題。你生仔寧願係聰明絕頂,但卻偷呃拐騙,偏偏賺盡大錢;定係平平庸庸,奉公守法,忠忠直直,卻終需乞食?」
世界盃後的首個Happy Hour,趁著大市淡靜到成交只有700多億,未到5時半,大家已急不及待衝到樓下平台先飲為敬。同事們由世界盃講到小米,再由小米講到近期一單有關父子爭樓的新聞。這單可媲美《溏心風暴》的爭樓風波,事緣父親哭訴兩個兒子未經同意下,賣了由他出資購入的物業,兼且不認父;但兒子反指父親爛賭、炒燶過期指、虧空過公款,兼且破過產。互揭瘡疤下,父親表明要入稟控告兒子涉嫌騙取銀行按揭,同為共犯的他,不惜冒著自己可能亦會身陷囹圄的風險,寧願與兒子同歸於盡,也要反擊到底。
「呢單案咁複雜,老豆話兩個仔係逆子,但兩個仔又反指老豆爛賭,我哋啲外人點知咁多?」同事A呷一口啤酒說。「不過老豆95、96年買得起私樓,但之後竟然申請到公屋,如果唔係呃政府,就應該真係好似個仔講咁炒燶咗嘢,個仔未必係好人,但老豆都唔見得係好人。」「唔係喎!09年個仔出身冇耐,用常理推論,邊有百幾萬錢俾首期?舊錢係老豆出,呢樣應該冇疑點。」同事B平時不太看八卦新聞的,想不到連他也對這單新聞略知一二。當然同事B說這話時,未知道記者再三核查後,得知涉事父當時有破產令在身,如他有錢不還而出錢付首期是欺騙政府,沒錢而冒認出錢付首期是講大話,兩者都反映這個父親人格相當有嫌疑。「不過邊個出錢都好,當眾唔認自己老豆,點都係唔啱!」同事B已為人父,對孝順相關議題,遠比對金錢議題敏感。
「姑勿論老豆啱定兩個仔啱,你哋覺唔覺得,呢三父子嘅生活智慧真係好高超?」較年輕的同事C,觀點一向與別不同,眾人一臉錯愕地望著他,期待著他進一步解釋。「你睇吓個老豆,陷入財困夠膽虧空公款,坐監幾年又一條好漢。山窮水盡再申請破產,活用呃同騙呢兩個字,之後公屋、居屋、私樓咁換上去,400萬買千幾萬沽,兼且仲有一間私樓在手,呢個唔係好勵志嘅故事咩?我覺得佢點樣谷底反彈、絕處求生,直情可以出書!就算兩個仔真係唔養佢趕佢出街,佢開班教人點樣走法律罅,肯定大把人報名,佢開Talk我第一個去撲飛!」聽到同事C的論述,眾人不禁連番反白眼、哭笑不得。
「咁佢兩個仔又點樣有生活智慧呢?」這問題是我問的,逆子與否旁人不好說,但驟眼看卻看不到兩人有何精明之處。「我問你一個好簡單嘅問題,一個正常人打份工,去到30歲,有冇500萬?」像你和我做投資銀行的,如果碰上幾年好景,公司肯派B仔,而且不太大洗兼且會儲蓄,應該會有的。「咪就係囉!但有幾多人做到投行?呢兩個仔咁後生,賣咗層樓套現已經有500萬,做生意又好、去玩又好、用嚟食女好、去買舊樓間劏房再錢搵錢都好,30歲仔已經踏出財務自由嘅一大步,試問又有幾多人做得到?」同事C的觀點,一時之間,似乎也難以找出可反駁之處。
「我又問你,你寧願你將來生仔,有能力呃人兼且賺到錢,定係老實人但餐搵餐食餐餐清?」同事A受父子爭樓案啟發,突然問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感覺就像要決定吃屎味朱古力、還是朱古力味屎一樣難,這亦是文章開首的問題。包括同事C和我在內的幾個同事,答案顯然是前者,只剩下已為人父、感同身受的同事B在天人交戰。「唔,我寧願做呃人嘅有錢人。」同事B忐忑了好一陣子,終於作出和我們一樣的答案。
「你講原因之前,等我講先,因為你肯定好有深度,我只係諗埋啲膚淺嘢。」同事C阻止了同事B的發言,先自嘲一番,帶熱了圍內討論的氣氛。「好簡單,我將條問題形象化咁套入近期嘅時事入面,就好容易做出決定。你想生個做賣倫敦金呃人嘅妹妹,定係生個因為J痕而俾人呃錢嘅宅男?」同事C環顧四周,先賣一賣關子。「咁梗係倫敦妹好啦!起碼個人夠醒,又明白人性弱點,先有能力呃到人。係就係旁門左道,但起碼有自我保護、自給自足能力。諗歪咗,價值觀唔啱,仲有機會撥亂反正;但人蠢無藥醫,蠢人點都點化唔返做聰明人。」
「做人父母,邊個唔想仔女做好人?有邊個想見到仔女賣倫敦金呃人?」聽完同事C的調笑,似乎到了同事B的真情剖白時間。想不到一個問題,竟然觸動了他的父親身份認同。「問題係,好人難做,香港社會似乎唔太鼓勵勤力人,勤力人通常都發唔到達;反而走法律罅、識搵錢嘅人,先會得到世人歌頒。其實對錢嘅追求,香港人已經入咗血,細個你阿爸阿媽叫你俾心機讀書、將來搵多啲錢,定係叫你做個好人多?」
「叻嘅壞人,總比蠢嘅好人,擁有更高嘅生存能力。既然好人難做,改變唔到呢個社會,就只好適應呢個社會。諗通呢一點,就好易make到decision。」說罷,同事B拿起手中啤酒一飲而盡,只剩下陷入深思的我們。
明報 19/07/201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47417&node=1531998415578&issue=20180719
註: 現在父母成日話贏在起跑線, 入名校, 去外國留學, 學做老實人要咁複雜咩?
要先有能力生存,才談選擇做好人。參考殷海光 人生的意義 生物文化層, 道德層, 發財立品
你以為單憑心意/信念就能夠保護得了甚麼嗎? 高達SEED Episode 17
自來也(對鳴人):但是啊,就算這樣的我,也明白這忍者的世界中充滿了憎恨……但是我堅信總有一天,人們在真正意義上互相理解的時代終將到來。
那個答案,我也沒有找到。但是自來也老師相信會找到,所以我也相信他。我現在才想起,當初竟然沒有理解自來也老師的意思,他是將找尋答案的使命交給了我。我父親也一樣。這就是信任的力量。
「一百萬嘅問題。你生仔寧願係聰明絕頂,但卻偷呃拐騙,偏偏賺盡大錢;定係平平庸庸,奉公守法,忠忠直直,卻終需乞食?」
世界盃後的首個Happy Hour,趁著大市淡靜到成交只有700多億,未到5時半,大家已急不及待衝到樓下平台先飲為敬。同事們由世界盃講到小米,再由小米講到近期一單有關父子爭樓的新聞。這單可媲美《溏心風暴》的爭樓風波,事緣父親哭訴兩個兒子未經同意下,賣了由他出資購入的物業,兼且不認父;但兒子反指父親爛賭、炒燶過期指、虧空過公款,兼且破過產。互揭瘡疤下,父親表明要入稟控告兒子涉嫌騙取銀行按揭,同為共犯的他,不惜冒著自己可能亦會身陷囹圄的風險,寧願與兒子同歸於盡,也要反擊到底。
「呢單案咁複雜,老豆話兩個仔係逆子,但兩個仔又反指老豆爛賭,我哋啲外人點知咁多?」同事A呷一口啤酒說。「不過老豆95、96年買得起私樓,但之後竟然申請到公屋,如果唔係呃政府,就應該真係好似個仔講咁炒燶咗嘢,個仔未必係好人,但老豆都唔見得係好人。」「唔係喎!09年個仔出身冇耐,用常理推論,邊有百幾萬錢俾首期?舊錢係老豆出,呢樣應該冇疑點。」同事B平時不太看八卦新聞的,想不到連他也對這單新聞略知一二。當然同事B說這話時,未知道記者再三核查後,得知涉事父當時有破產令在身,如他有錢不還而出錢付首期是欺騙政府,沒錢而冒認出錢付首期是講大話,兩者都反映這個父親人格相當有嫌疑。「不過邊個出錢都好,當眾唔認自己老豆,點都係唔啱!」同事B已為人父,對孝順相關議題,遠比對金錢議題敏感。
「姑勿論老豆啱定兩個仔啱,你哋覺唔覺得,呢三父子嘅生活智慧真係好高超?」較年輕的同事C,觀點一向與別不同,眾人一臉錯愕地望著他,期待著他進一步解釋。「你睇吓個老豆,陷入財困夠膽虧空公款,坐監幾年又一條好漢。山窮水盡再申請破產,活用呃同騙呢兩個字,之後公屋、居屋、私樓咁換上去,400萬買千幾萬沽,兼且仲有一間私樓在手,呢個唔係好勵志嘅故事咩?我覺得佢點樣谷底反彈、絕處求生,直情可以出書!就算兩個仔真係唔養佢趕佢出街,佢開班教人點樣走法律罅,肯定大把人報名,佢開Talk我第一個去撲飛!」聽到同事C的論述,眾人不禁連番反白眼、哭笑不得。
「咁佢兩個仔又點樣有生活智慧呢?」這問題是我問的,逆子與否旁人不好說,但驟眼看卻看不到兩人有何精明之處。「我問你一個好簡單嘅問題,一個正常人打份工,去到30歲,有冇500萬?」像你和我做投資銀行的,如果碰上幾年好景,公司肯派B仔,而且不太大洗兼且會儲蓄,應該會有的。「咪就係囉!但有幾多人做到投行?呢兩個仔咁後生,賣咗層樓套現已經有500萬,做生意又好、去玩又好、用嚟食女好、去買舊樓間劏房再錢搵錢都好,30歲仔已經踏出財務自由嘅一大步,試問又有幾多人做得到?」同事C的觀點,一時之間,似乎也難以找出可反駁之處。
「我又問你,你寧願你將來生仔,有能力呃人兼且賺到錢,定係老實人但餐搵餐食餐餐清?」同事A受父子爭樓案啟發,突然問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感覺就像要決定吃屎味朱古力、還是朱古力味屎一樣難,這亦是文章開首的問題。包括同事C和我在內的幾個同事,答案顯然是前者,只剩下已為人父、感同身受的同事B在天人交戰。「唔,我寧願做呃人嘅有錢人。」同事B忐忑了好一陣子,終於作出和我們一樣的答案。
「你講原因之前,等我講先,因為你肯定好有深度,我只係諗埋啲膚淺嘢。」同事C阻止了同事B的發言,先自嘲一番,帶熱了圍內討論的氣氛。「好簡單,我將條問題形象化咁套入近期嘅時事入面,就好容易做出決定。你想生個做賣倫敦金呃人嘅妹妹,定係生個因為J痕而俾人呃錢嘅宅男?」同事C環顧四周,先賣一賣關子。「咁梗係倫敦妹好啦!起碼個人夠醒,又明白人性弱點,先有能力呃到人。係就係旁門左道,但起碼有自我保護、自給自足能力。諗歪咗,價值觀唔啱,仲有機會撥亂反正;但人蠢無藥醫,蠢人點都點化唔返做聰明人。」
「做人父母,邊個唔想仔女做好人?有邊個想見到仔女賣倫敦金呃人?」聽完同事C的調笑,似乎到了同事B的真情剖白時間。想不到一個問題,竟然觸動了他的父親身份認同。「問題係,好人難做,香港社會似乎唔太鼓勵勤力人,勤力人通常都發唔到達;反而走法律罅、識搵錢嘅人,先會得到世人歌頒。其實對錢嘅追求,香港人已經入咗血,細個你阿爸阿媽叫你俾心機讀書、將來搵多啲錢,定係叫你做個好人多?」
「叻嘅壞人,總比蠢嘅好人,擁有更高嘅生存能力。既然好人難做,改變唔到呢個社會,就只好適應呢個社會。諗通呢一點,就好易make到decision。」說罷,同事B拿起手中啤酒一飲而盡,只剩下陷入深思的我們。
明報 19/07/201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47417&node=1531998415578&issue=20180719
註: 現在父母成日話贏在起跑線, 入名校, 去外國留學, 學做老實人要咁複雜咩?
要先有能力生存,才談選擇做好人。參考殷海光 人生的意義 生物文化層, 道德層, 發財立品
你以為單憑心意/信念就能夠保護得了甚麼嗎? 高達SEED Episode 17
自來也(對鳴人):但是啊,就算這樣的我,也明白這忍者的世界中充滿了憎恨……但是我堅信總有一天,人們在真正意義上互相理解的時代終將到來。
那個答案,我也沒有找到。但是自來也老師相信會找到,所以我也相信他。我現在才想起,當初竟然沒有理解自來也老師的意思,他是將找尋答案的使命交給了我。我父親也一樣。這就是信任的力量。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