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談人生

假如我們將人生量化做一條數,除了祖蔭等實質資產,還將天賦、能力、出生背景、運氣、際遇等天生或非物質當做人生的資本,那就解釋到某些現象。
有些人或樂觀或任性,做事不經大腦,看似和貧富無關,但其實多數是人生資本厚,有錢就是任性,你幾時見過二世祖會擔心生活。又有人聰明能幹,以為別人不夠努力,或提供的建議忽略別人能否做到,缺乏同理心,正如富二代同你講努力就可以FULL PAY買樓。又有人誤將人生資本厚當成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樂極生悲,或當資本消失,承受唔到,一沉不起或自毀。有父母以為贏在起跑線,為子女建立connection, neighbourhood,但其實只是增加人生資本,二世祖永遠不會珍惜。

只有經過自己思考得來,配合自己能力去立足社會,將人生資本昇華做智慧,這才是實在和屬於自己。即使因出事而令人生資本減少,都應付自如。以下是蔡東豪的與錢對話一書啟發出來。過程做錯,短期成績驕人,是騙人的運氣,很可能是輸鑊甘的開始。過程影響結果,奈何短期內甚麼事情也有可能發生,怎扎實的過程也可能導致失誤。我們承認運氣的存在,偶而提醒自己,分析結果和過程的互動,已經是了不起的自覺。過程跟結果最大分別,是過程受控制及可重複。受控制及可重複的重點是有得學,有得練,不是靠應變,智慧也是。

另外人生有不同資本,很多人忽略心靈資本,面對需要消耗意志力和心力的事情,我們應做的事是減少作出決定,或減慢消耗速度。換句話說,不要時刻想著克服某些東西或用蠻力壓過去。當事情變成一連串須作出的決定,而每個決定都困難,自制力或心力很快用乾。

不須作出決定的意思是:一、依照規律,能夠每日夠鐘自動做。把決定變為自動波,養成習慣,我們便可以保存意志力。首先不讓自己出現在壓力源面前,靠的是把壓力源從日常規律中掃走,或不要陷入死地。我們知道不容易鬥過壓力源,所以儘量避開,即使跟壓力源狹路相逢,確保以最高意志力迎戰。

二、停一停,想多一點。例如寫作是不停作決定的過程,寫作過程遇阻礙,俗稱stuck,很難以蠻力壓過去,因為寫不出來就是寫不出來。這時候作者會出外行下、聽音樂、食點東西等,後退一步幫助作者重整思維,或突然看到之前忽略的問題。所有作者都知道行開一下的神奇力量,同一段文字,隔一段時間再看一遍,感覺不同了,之前stuck的痛楚突然消失。又或者行開一下也沒用,依舊stuck,我沒有別的方法,只知道再用蠻力也解決不了問題,或者須變陣,甚至完全改變方向。

三、專注下一步/見步行步。「下一步」對行山者有特別意義,因為行山者腦裡想著的,是下一步。筋疲力竭時,想下一個山,可能選擇放棄。由現在至下一個山,可能須行幾千步,想起人都癲,不如不多想,只想下一步,下一步容易都多,因為就在眼前,這一步在我們控制之內,提起腿踏下去便成。或者已倦到想退出,但踏出一步,仍勉強可以。不管用氹、用兇、用嚇,說服自己行一步,然後再一步,一步加一步,到了下一個山。定下長遠目標是好事,但我們須謹記兩件事:一、久不久想下長遠目標便足夠,因為長遠是很遙遠,專注下一步實際很多;二、長遠目標可能會變,現在太在意,甚至下定論,是不恰當。可肯定的是,由現在到長遠目標,過程中一定出現挫折,今日以為的終點,可能不是最終目的地,與其想得太多,不如專注下一步。下一步不會騙你,在向你招手,大力擁抱它吧,它最信得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