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他到底是不是對的人?十點教你判斷兩個人是否合適

那麼,了解一個人或者說判斷兩個人是否合適,究竟要從哪些方面著手呢?有四個方面是婚戀關係中需要清楚的核心問題:原生家庭、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和性。

透過這四個方面,你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大概面貌,能夠了解他的過去和現在,也就能對是否合適有基本的判斷。之所以說這四個方面處於親密關係的核心位置,是因為它們能反映一個人的「三觀」,又涉及婚戀中的日常生活。更為重要的是,這四個方面往往是比較難以妥協或者難以改變的,如果不能接受和包容這四個方面,很難有美滿的家庭生活。

可以把這四個方面涉及的一些具體問題列一張清單,或者做一個配對的測試來考量你們之間的合適程度。

1. 原生家庭
每個人的婚姻生活多少會有原生家庭的影子,所以不妨把對方的原生家庭當作參照物。可以試著了解在對方的家庭中父親和母親的相處模式,父母如何與子女相處,他們如何決定家庭事務,他們曾因為什麼樣的事情發生爭執,遇到爭執會如何處理,等等。

原生家庭只是了解對方的一個方面而已,它並不是篩查標準,所以不要因為對方生活在單親或者不幸福的家庭就放棄相處,了解對方父母的離異原因或者家庭氣氛為什麼不和諧比僅僅了解結果更為重要。當然,除了了解對方原生家庭的客觀情況,也要聽一聽對方如何看待他的原生家庭,如何看待他們的家庭模式,等等。你會從他對待家庭的方式中看到他對婚戀的基本態度和要求。


2. 生活方式
很多人說,無論多麼濃烈的感情最後都會歸於平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話沒錯。如果不想你們的愛情敗給雞毛蒜皮,就要先了解你們在生活方式上是否能融合,以下這些影響關係融洽的問題要提前梳理好。


有什麼愛好
愛好無高低之分,但會反映一個人的性格,也會反映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喜歡極限運動和喜歡茶藝的人可能一個愛動、一個喜靜,前者開放又富有冒險精神,後者相對保守又謹慎。所以,了解愛好能間接了解對方的性格,也能發現你們是否有共同語言。


擅長做什麼
從擅長做的事情可以看到對方的能力和優點,也能發現一個人的價值所在。擅長推理分析還是擅長修理電器?對方擅長的事情是否恰巧是你需要的、欣賞的?你們是否能互補配合?還是你們恰巧有同樣擅長的事情?

更為重要的是,從對方嘴裡聽到他擅長的事,可以看到他如何看待自身價值,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還是覺得並無所長,從中能發現一個人是自卑還是自負。他如何評價自己,還反映了一個人的自尊水準。

一般而言,自尊水準過高或者過低的人都不太好相處,前者太愛面子,後者極易死纏爛打。


如何作決定
兩個人相處,總是要面臨一起作決定的時刻,在作決定這件事上也最容易產生矛盾。所以,不妨先問問他慣常作出決定的過程,這能夠看出他是偏於感性還是偏於理性、果決還是猶豫、思維方式、理解分析能力等。如果在決策過程中恰巧需要與人溝通協調,那麼也可以從中發現他是如何處理分歧、統一不同想法的。


如何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光
我記得電視節目《中國式相親》裡有一個環節,當有三個家庭選擇嘉賓時,嘉賓就有權問每個家庭一個問題。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問他如何度過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光。

首先,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一個人在意的東西,或者說容易在哪些方面感到挫折;其次,能看出他對待挫折的態度,他是否會被挫折難倒,是否依然懷有樂觀的心態迎難而上;再次,從最終如何度過艱難時光,可以看出他應對困難的方式、是否具有行動力、是否會獲取社會支持、是否有足夠的意志力等。


被傷害、被攻擊會如何處理
還可以留心觀察與人發生爭執或者遇到被人傷害的情況下,他會如何處理,是跳腳駡街還是睚眥必報,是不肯善罷甘休還是追求以和為貴。了解這一點,可以幫你摸清對方的底細,至少你清楚了,如果你們之間不得不走到分手那一步,對方是否會一蹶不振或者不依不饒。


如何支配收入
任何婚戀關係都不可避免地會涉及經濟問題,不少夫妻就是因為消費觀有著巨大的鴻溝而分手。比如,一個月光族和一個存錢族必須調和消費觀才不會對彼此指手畫腳,或者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犯。

所以,提前了解他會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以及他的消費結構,能夠對他的金錢觀、消費觀有初步的了解。如果感到不合適,就要提前溝通。


3. 人際關係
除了日常生活,容易引發親密關係矛盾的還有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裡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指跟異性的關係。就如同你經常看到的那些熱門討論帖,伴侶中的一方沒有處理好跟異性的關係,曖昧、過於親密甚至是出軌都會導致雙方信任被破壞、關係瓦解。

在相處之初,可以試著討論如何處理與異性的友誼,如何理解跟異性相處的底線,哪些情況下可能突破這層底線,當因為這個問題產生爭執時會如何處理以及對彼此的要求,等等。


4. 性
除非雙方都不在意性生活,否則,親密行為不和諧的伴侶關係是很難穩定而長久的。畢竟,性是雙方溝通和增強親密感的重要途徑。

但是,切忌走進一個誤區:性關係只靠實踐來溝通,因為它所表達的東西不能完全取代語言。兩個人要在性問題上達成一致,就要了解彼此對於性問題的態度,你們是否願意就這個問題進行交流、分享感受,雙方如何看待婚戀關係中的性、婚戀關係以外的性,以及如果遇到性方面的問題希望如何處理。


以上涉及親密關係中四個核心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成為你直接了解對方的通道,而在對彼此了解的過程中,自然會清楚你能否接受對方,比較並評估你們是否真的合適。

往往真正決定兩人是否合適的不是身高、年齡、收入和距離,而是涉及關係本質的存在,所以別被外在的條件迷惑,這些內在的、深層的認知和態度決定你們能否走得長遠。


本文出自《我們終將告別那些揮之不去的痛苦》平安文化出版
文章來源: https://babyou.nownews.com/news/heart/3000204543/


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錯在和孩子做朋友

辣媽CEO:錯在和孩子做朋友(上)

在孩子權高漲、孩子王當道、家教淪亡的今日,一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樣的局面究竟如何開始形成?

很多自以為開明開放的父母,說不要孩子把他們當作父母,無分彼此做朋友。因為要和孩子做朋友,所以不能用父母的角色去管教制止孩子的所想所做。不管有理無理,不論場合,不管其他人死活,孩子都可以率性而為。他們一句:細路仔係咁㗎啦!任由孩子為所欲為,胡作非為。

自以為開明 其實疏於管教

這批家長口口聲聲尊重孩子的自由及權利,驟耳聽來蠻有道理,理所當然。當父母和孩子是在做朋友的話,大家就是平起平坐的平輩,憑什麼說管教?

真的要多謝洪蘭老師,我無意中發現老師幾年前寫的文章:〈錯誤的觀念:以為跟孩子做朋友,才是好父母!〉。洪蘭老師寫的「理所當為」,我誠意再一次向大家推薦!

洪老師在文章內說的個案,是一名留美碩士回台灣找工作,他自覺條件好,是個打着燈籠沒處找的人才,他認為好工作應該自動找上門。結果等了4年,配得起他的工作未有出現,但拍拖9年的女朋友卻步步高陞,和他的距離愈來愈遠,要求分手;他竟然惡向膽邊生,開車撞女友,再兩度掉頭撞向她,誓要置她於死地。

警察逮捕他時,從他車上搜出一封信,內容說:「我最大問題是一直沒有辦法自立,32歲連自己都沒有辦法養活。這個家,比人家差;你們做父母的責任很大。我們都還在讀書,你們就不努力工作了;子女有樣學樣,變得懶散、不積極。你們根本不應該買房子給我與弟弟,讓我們太早就不學會努力工作。」

千錯萬錯原來都是養育他父母的錯!我隔着個mon都有想一巴車埋去的衝動!

不過,這一巴,究竟應該車向他的父母,還是這個人渣?雖然以上個案在台灣發生,但其實放眼香港,類似個案雖未去到如此極端,但這種高不成低不就、攞正牌做隱蔽青年甚至中年、名副其實的廢中青,我也見過不少。

洪蘭老師除了勸喻各位父母,要馬上檢討自己是否豎立了壞榜樣,還提供了5點建議,教父母應該如何做父母,是管教教育孩子的基礎和根本。今期先分享第一點:

孩子的行為是父母的鏡子

1.幼兒養成好習慣

孩子的行為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待人接物方式,就是孩子的待人接物方式。所以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有教養的父母才教得出有教養的孩子。不過很多父母所謂管教教育,只不過是口頭禪,講咗等於做咗,沒有落實貫徹並徹底地執行。

好習慣要有紀律,要堅持經年累月養成,但壞習慣話咁快就學到,一旦養成,就經年累月都改不了。

洪蘭老師說從動物實驗中得知,先不管習慣是好是壞,任何習慣即使是戒掉了,還是三不五時會再出現,只是強度沒有以前厲害,這叫「自然回復」。

老師的這一個結論正中核心:「所以幼兒教育最重要在良好習慣的養成,而不是送去上什麼才藝班。」

另外4點下周再續。


辣媽CEO:錯在和孩子做朋友(下)

上期和大家分享洪蘭老師「5點教父母應該如何做父母」的第1點,今集繼續講餘下4點。

2. 有口齒,有威信

洪蘭老師以源出於孔夫子、商鞅變法時加以實踐的「民無信不立」,指出教養孩子的基本原則是「令出必行」。即使父母子女,彼此建立信用的重要,都毋須多講了吧?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年紀小,無記性,所以信口開河,以為講完算數沒所謂。殊不知做了極差的示範,立了極懷的榜樣。日後再講什麼,孩子全都不會當認真。有錯要認,打要企定是原則,亦是我家的家規根本。牽涉到原則及根本的事,不會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但我答應過子女,只要肯坦白承認,即使錯都會得到原諒,因為我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所以孩子從不會亦毋須講大話。

3. 善用Time out技巧

孩子年紀小,難免控制不了脾氣情緒會哭鬧。孩子吵鬧的時候,應該點處理?洪蘭老師教的方法,我相信對現今很多父母來說都很難做出,包括我這個辣媽。

「暫停所有活動,把他抱到房間,關上房門;在外面餐廳用餐,便抱到車上,放在兒童椅中,把門關上,然後數數。每增加1歲,暫停活動的時間加1分鐘,所以5歲孩子的暫停時間是5分鐘,然後再打開門,跟他說理。」而我的Time out方法,是告訴孩子當他們哭叫的時候,我一句說話都聽不入耳。等他兩個情緒平復了,有話可以好好講之後,再來找我慢慢講。經驗加實驗證明,確實係有效嘅!

4. 孩子需學會尊敬父母

無論關係如何親密,父母長輩都需要尊重孝敬。最簡單如食飯,一定要等長輩入座,開始食飯之後,小孩子才可以吃。長輩疼惜孩子,把最好的餸菜都夾給他們,可以;但孩子嫌三嫌四,揀飲擇食,只挑自己喜歡的然後要所有人遷就,絕不可以!看父母如何對待自己父母的態度,就可知他日自己孩子對自己的態度。

5. 父母扮演好監督保護責任

洪蘭老師直指很多父母們有一個很錯誤的觀念,「以為跟孩子做朋友才是好父母。其實朋友是平輩,可以沒大沒小,父母是長輩,不可以如此放肆」。老師引用一名美國家庭醫生Leonard Sax的著作Why Gender Matters,作者透過研究被學校送到診所做過度活躍評估的兒童,得出來的結果竟然發現,大部分個案都不是先天血清素不足,而是被過度溺愛包容不受控制約束所造成的。寫書的目的,是想呼籲父母認清自己擔當的究竟是什麼。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擔當的就是監督保護的角色,而不是孩子的朋友。研究進一步發現,不論父母用什麼管教方式,只要肯花時間經常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行為人格都會發展良好。

如果最基本的人格品格都從缺,幾高學歷,一屋證書又有何用?

文章來源:
https://happypama.mingpao.com/%e5%90%8d%e4%ba%bakol/%e8%be%a3%e5%aa%bdceo%ef%bc%9a%e9%8c%af%e5%9c%a8%e5%92%8c%e5%ad%a9%e5%ad%90%e5%81%9a%e6%9c%8b%e5%8f%8b%ef%bc%88%e4%b8%8a%ef%bc%89/

https://happypama.mingpao.com/%e5%90%8d%e4%ba%bakol/%e8%be%a3%e5%aa%bdceo%ef%bc%9a%e9%8c%af%e5%9c%a8%e5%92%8c%e5%ad%a9%e5%ad%90%e5%81%9a%e6%9c%8b%e5%8f%8b%ef%bc%88%e4%b8%8b%ef%bc%89/

鮑威爾的管理者十大素質

周末醒Son:鮑威爾的管理者十大素質 - Son姐

1.「處事冷靜,但不優柔寡斷」,處事冷靜才可保持頭腦清醒,理智分析當機立斷果敢地做決定,意氣之爭不會壞事亦肯定累事。個個表面扮冷靜瞞人騙己,其實根本手足無措,沒有能力招架,所以才會思來想去,這個不行那個不得。優柔寡斷不是性格,只是冇膽兼冇料。

2.「做事認真,但不求事事『完美』 」,若然問我寫的書那一本最好,答案肯定是下一本;最完美的演講呢?一定是下一場!是否代表我未有盡力不夠認真?永遠都有做得更好及改善的空間。盲目追求所謂完美是鑽牛角尖、磨爛蓆的行為,到死那日都不會交得出功課。

3.「關注細節,但不拘泥於小節」簡單的事重複做,就是專家;重複的事用心做,就會是贏家。只要專注,技巧越來越純熟,熟能生巧,巧起來就能自成一派。芝麻綠豆雞毛蒜皮的事不必挑剔何必費神?大事精明就得啦,何妨小事糊塗?

4.「協商安排工作,絕少發號施令」,「敦」起個老闆款發號施令強行大石責死蟹逼下屬聽命,口服心不服,後患定無窮,所以溝通、透明度都非常重要。令下屬心悅誠服明白每個安排及所作的調動背後皆有其原因,關係、了解、尊重都會加深,無往而不利。

5.「關愛下屬,懂得惜才愛才」,我們是人不是機械人,即使是動物都需要愛和關懷,何況是人?請人難,留人更難,要留得住人才難上加難,要令他們得到發展及表現的機會和空間。試問誰會為一個把自己投閒置散、任由自生自滅、懶理你死活的上司賣命?

6.「對人寬容,甘於忍讓」 ,丞相肚裏可撐船,有容乃大,寧人負我,莫我負人。拿脾氣出來是本能,誰不會?能把脾氣壓回去的,才叫本事。忍讓絕非懦怯,能忍人所不能忍,才最是剛強!

7.「嚴以律己,以行動服人」,上樑不正下樑歪,其身不正的,得把口齋講不做的,何以服人?自己是個最佳反面教材,有甚麼資格、有何顏面教人?身教幾時都是最有效。

8.「為人正直,表裏如一」,寧與真小人交往亦不會和偽君子打交道。鬼鬼祟祟蠱蠱惑惑,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講一套做一套的人,會有誠信、還有公信力可言嗎?

9.「謙虛謹慎,善於學習」,做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終身積極學習是最基本的態度,還要人提?以身作則做個好榜樣,唔該!

10.「不滿足於現狀,但不脫離現實」,不能貪圖安逸,滿足現狀自困於舒適圈,不進則退,餘生活在退步中。訂立一些不切實際的所謂目標,根本未想過如何確實執行,累死自己還要累全家。

本周Son姐醒你:「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30316/18197303?fbclid=IwAR0IsDcF9WVLpnp6f421jR7xVARIA43UxMn6ev6eszNw8Y8jLytKYmOlGkY

永遠不要仗著被愛,而成為可怕的人

好朋友來找我,在普吉島的海邊哭得像個淚人。她和她很愛的男朋友分手了。

過年前他提出他很累,兩個人該冷靜分開一陣子,為了他放棄許多的她,聽到當下覺得悲憤交加,用盡全身的力氣打了他,打得自己渾身都痛,然後一邊說恨他,一邊撕心裂肺地哭。

她以為他會心疼、會想她、會來認錯、會和以前幾次吵架一樣和好,最終過了個年在家反省,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再去找他,可是一直很愛她的他卻決絕地說不可能。

她紅著眼睛看著我說:「我知道錯了,我真的是太衝動了。可是他說我好可怕,他說傷疤太深他會記得一輩子。他說回不去,過不去,也不再相信我說的未來和以後。我真的那麼可怕嗎?」

說罷,終究還是沒忍住,抱著自己哭到抽搐,讓人聽了心碎,跟著紅了眼。

我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我了解他倆,都是善良勇敢的人,兩人之間除了年齡還有社會地位很大的差距,仍然奮不顧身地彼此相愛,曾讓我一度感慨又相信愛情了。

我相信好朋友真的只是一時衝動,而我也相信,那個一直以來承受這些壓力的我都能看出來很愛她的男生,這次是真的覺得回不去、過不去,也不再相信未來和以後了。

我沒法感同身受地說朋友到底是不是可怕,但我想,可怕這個詞,應該是一個曾經覺得自己愛人可愛的男人,能說出的最嚴重的詞語了。

我當然理解朋友聽到這個詞語內心有多痛苦,我也實在沒法再忍心說什麼。

但事實上,她那時的面目,即使算不上可怕,也絕對是可憎的。

那個自己一心愛著的人,像個幼稚又可怕的困獸用力打著他的時候,我想他的心裡應該是被撕開一道又一道的傷口的。這恐怕是以後再多的愛,都無法彌補的傷害。

回想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

常常仗著自己被愛著,無論是對愛人還是對家人,都肆無忌憚地口不擇言,無所顧忌地傷害對方。

我們天真地以為他們永遠都不會離開,永遠都不會拋下自己,可正是這種其實來得毫無根據的安全感,把我們變成面目可怕又可憎的人。

誰又是真的不會離開誰的呢?誰又是必須待在一顆炸彈身邊傷痕累累地過一輩子呢?再深再親密的關係,也終究是會被傷害一點點磨滅掉的;再多的愛,也終究會在日積月累的傷害裡成為過不去的坎。

我想起自己總是不耐煩地對父母說:「不知道。我不是說過了嗎?」抑或是沒好氣地對男友說:「你怎麼那麼笨!你別來煩我,我忙著呢。」

總之就是不能好好地回答對方的問題,或是溫柔地回應對方的關懷。

許多吵架的夫妻、情侶和父子,大多也是由於連自己都沒意識到的不好好說話,一方埋怨對方不夠重視,另一方責備對方錙銖必較,最終在吵吵鬧鬧中不歡而散。

其實,那些我們以為的別人對自己的不重視,不過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太重視了。自以為是地認為我們說過的每一句話,別人都必須牢記在心,如果不是,就委屈矯情得不行。

可忙碌疲憊的工作與生活,誰都難免會有疏漏。哪怕是十分愛你、珍惜你的人,你也不能強求對方把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聽進耳裡、記在心裡呀。捫心自問,你又能做到把對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不遺漏,每一點小情緒、小低落都看在眼裡嗎?做不到的。

寸步不讓的我們,都是只希望整個世界溫柔地對待我們,卻不曾溫柔地對待整個世界。

我們常常對不親近的人彬彬有禮、尊敬有加,卻對自己熟悉、親近的人, 任意傷害、口無遮攔。

那個曾經也得理不饒人,仗著對方愛我、疼我就寸步不讓的我,也是現在才明白,有那些去苛責對方的時間,不如用在耐心地聆聽和好好地經營愛和生活上。

我看著哭得快要暈過去的朋友,除了說會過去的,其他縱有千言,也只能默默寫下。

我心疼她,也心疼他。我不知道他們還有沒有可能,但我知道無論如何,她以後應該再也不會傷害身邊愛她的人了。

這個世上的傷害,大多都不是因為恨,而是與愛掛鉤的。

因為愛,我們肆意要求,我們自以為是地要改變對方;因為被愛,我們張牙舞爪,我們面目可憎地傷害對方。

千萬不要因為愛,就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也千萬不要仗著自己被愛,就成為那個可怕的人呀。


本文出自《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足而已》今周刊出版
https://babyou.nownews.com/opencms/channel1/Article005626.html?pageCount=3&from=bbfb_p&utm_source=fb&utm_medium=bb&utm_campaign=p&fbclid=IwAR0hw4ZsIbcHpbgv6fXQcMJK11Kxz_K3o4-Tb7LQz9mwJgmyrdlOXz57_-w&pageIndex=1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畢菲特「背後男人」芒格的三道生活智慧:知錯好緊要!

人稱股神畢菲特「背後的男人」兼老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是巴郡(Berkshire Hathaway)的副主席,亦是Daily Journal Corp.的出版人兼董事長,並且也是大型零售商Costco的董事會成員,在任何標準下,芒格都算是個「成功」的例子,他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智慧的泉源。

根據CNBC題為Charlie Munger shares three secrets to achieving success的文章指出,芒格在1996年受邀為斯坦福大學的法學院課程演說時,重新將於1994年在南加州大學商學院的演講內容拿出來,並於以延伸,整個演說內容環繞在「生活的智慧」,對於作為一個「智慧泉源」的芒格來說,他給了三個建議:

1.找出你的才能和優勢

芒格提出磨練個人才能的重要性,他對學生說道:「你們每個人都要搞清楚自己的才華在哪裏,並且要善用自己的優勢。」

他強調表示:「如果你想要在你最不擅長的事上取得成功,那麼我保證你的職業生涯會非常糟糕。」對此,芒格在巴郡(Berkshire Hathaway)工作之前,曾經與其他合夥人共同創立了Munger, Tolles&Olson律師事務所,業務在當時發展得相當成功,且如今也被視為是精英的律師事務所之一,但是他的好友畢菲特卻為他謀了不同的出路。

畢菲特解釋說:「這樣(做律師行的)並不能讓芒格發揮所長。」畢菲特這樣說是因為,作為巴郡的主席,他能為自己工作,而非為別人而工作,而他覺得芒格也能在類似的環境好好發展。

芒格表示,瞭解自己的才能和優勢也有助於為自己選擇投資,像是他與畢菲特只投資他們瞭解,並且有前景、有優勢的企業,他反問大家:「為什麼我們要在一個我們不擅長,甚至於處於劣勢的狀況下,去跟人玩競爭遊戲呢?」

2.學習處理自己犯下的錯

從錯誤中學習 - 放下過去並減少未來再一次發生的可能,

人不可能不會犯錯,不過芒格說:「你可以學習如何將犯錯率降到最低,或是在犯錯的時候,如何更快地糾正它們。」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應對這些錯誤。

舉例來說,學會適時地放棄「沒有前途」的事情是很重要的,他說道:「很多人會這樣,對某件事投入了很多金錢、時間與精力,接著他們就會想:『它應該會有進展的,如果我再投入多一點點(金錢),就會成功的。』很多人們就是因為這樣破產的。」

芒格再次表示:「我之所以比大多數的人都成功,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善於摧毀自己最愛的想法。」

3.「我不知道」是一個很好的回答

你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當你不知道並且也沒有其他可能去知道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害怕說「我不知道」。

芒格認為,當被問及一個你未知答案的問題時,「我不知道」就是最好的回應,他表示:「我時常會避開那些明明沒有全面的知識,卻很自信回答問題的人們。」

文章來源: https://businessfocus.io/article/11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