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賠的投資人
綠色雖然給人一種清新潔淨的感覺,但如果看到交易帳上一片慘綠,不免有種「唉,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心情,是哪裡出錯才會陷入如此的窘境呢?
處於大賠階段的投資人,很大的原因出自於缺乏獨立思考與分辨、判斷行情的能力,因此很容易聽信明牌就跟風追買,買進股票後就開始期待行情往上飆漲,稍微上漲的時候就已經在刷餐廳、訂飯店,準備要去狂歡度假了,用過度樂觀的心態去看待未來的行情走勢。
「樂觀」與「希望」本是能克服困難的正向信念與力量,但放在金融交易上有時卻是最毒的毒藥。因為投資人在買進後,會傾向堅信行情將會朝著美好的方向開展,即使現在不漲,不久的將來也會漲;即使現在小小的套牢,也不足為懼,只要堅持長期持有,把股票抱好、抱緊、抱牢,將來有一天一定會獲利。
這份樂觀容易使人失去戒心,而過度的預期美好更會蒙蔽雙眼,多數這類的投資人在買進股票前根本不會預想停損點,也不會考慮萬一行情開始下跌,導致股票被套牢,又該如何處理。
因此在虧損的過程中,眼睜睜的看著未實現虧損的數字越賠越大、虧損成數越來越誇張,直至心情已經難以負荷、心如刀割,才恍然驚覺這筆交易不過是場世紀大騙局,你對媒體和報明牌的人開始破口大罵,但最後會發覺這根本無濟於事,緊接而來的是從憤怒轉為無止境的後悔,懊悔自己一開始沒有想清楚就衝動進場,更伴隨各種自責、內疚,到最後陷入無止境的絕望。
可惜千金難買早知道,往往走到這一步時,帳面上的虧損已經大到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甚至連面對的勇氣也早已蕩然無存,而此時的大絕招就是「長期投資」,心態上更會開始自我安慰:反正都套這麼多了,只要不賣出,就「還沒有」賠,等行情將來「漲回來」,拿回成本後,再出清賣掉就好,我還沒有輸,沒錯!我還沒有輸……
自古以來驕兵必敗,認清自己在市場上的渺小,是進入市場前必備且重要的心態,通常會大賠的人總是過度預期美好,而且越是不服輸,通常輸得越慘;因此,大賠階段的投資人必須先想方設法讓自己不要受重傷,進場前先想好停損點在哪、停損的金額是否可以承受、價位打到停損點時是否能如實地停損出場,如果能確切做到以上三點,脫離大賠的階段就不遠了。
重點結語: 處於大賠階段的投資人,要突破的關卡為:先學會「停損」,並且嚴格執行。
2. 小賠的投資人
小賠與大賠之間,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小賠的投資人已經開始懂得停損,並且深刻知道投資操作絕對不能讓本金消失殆盡,在買進股票後,會先設好停損點,真的到了要停損時,也能果決出場。常見的停損方式有:
1. 固定虧損百分比停損法,例如:進場後虧損20%即出場。
2. 固定虧損金額停損法,例如:進場後虧損10萬即出場。
不管是哪一種停損方式,只要願意在進場前先想好停損,且嚴格執行停損計畫,就能開始遠離大賠的慘況,只要能遠離大賠,就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不會輕易被市場無情地掃地出門,「戲棚下站久了,有一天舞台就是你的」,先想辦法在市場上存活,才有餘力去思考如何賺錢,乃至於賺大錢。
不過,市場上有些投資人明明懂得停損,也會執行停損,但最後還是把本金輸光光,原因就是累積太多次的小賠,過度頻繁交易,於是積少成多,最終把無數次的小賠累積成了大賠,賠掉太多手續費、交易稅、股票價差等等,即使每次都是小虧收場,但耗損大量的交易成本,最終仍擺脫不了大賠的噩夢。
因此還在小賠階段的投資人,可以檢視自己過去的交易狀況,如果懂得嚴格執行停損,現階段只有小虧損,恭喜您,只要搭配更好的選股方法,找到更好的標的,並調整買進股票的時間點,找到更好的進場點去切入,便有機會漸漸邁向獲利之路。
因為小賠的投資人,已經可以嚴格執行停損,若只是因為過度頻繁交易,導致耗費過多的交易成本,只要想辦法提高勝率,並降低出手的次數,就有辦法慢慢地獲利累積起來。
重點結語: 處於小賠階段的投資人,要突破的關卡為:增進自己的分析能力,提高交易的勝率,並且在有把握的行情下才出手買賣。
3. 小賺的投資人
交易幾年下來還能維持小賺的投資人,其實已經算是市場上的贏家了,能在市場上維持獲利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小有獲利的投資人可分為兩種:
1. 長期投資績優股,領取穩定配息,用時間創造出利潤。
2. 短線操作,不貪多,只要有賺就跑,持續來回賺小利潤。
若是屬於第一種長期投資型的人,是用時間去換取金錢,並且會有錢滾錢、利滾利的效果,只要標的選得夠好,假以時日便能累積出可觀的利潤與豐厚的報酬。
若是屬於短進短出、有賺就跑的人,則不一定會邁向大賺,因為有賺就跑的方式,雖然看似不貪心,獲利也有機會積少成多,但實際上要維持高勝率的一直小賺是非常困難的,這當中只要做錯幾次,萬一又稍有猶豫而不肯認錯停損,很快就會侵蝕過往的獲利,甚至轉盈為虧,績效遊走於賺賺賠賠間,浮浮沉沉,難以累積成大賺。
大多數的短線投資人都會落在小賠與小賺之間,載浮載沉很長一段時間,甚至一輩子都深陷其中,主要原因大都是缺乏完整且有效的交易邏輯,以及對金融市場運作本質沒有深入理解,因此會以自己本身的想法為主,用單一且慣用的交易方式去應對所有走勢。
一般最常見的交易方式就是看到行情上漲就去追高,突破就買進,但從不考慮停損點,當帳戶上發生虧損了,卻沒有合理的停損邏輯,因此很容易在虧損到心理受不了時,認賠殺出,但一賣又賣在短線上的低點。
如果使用「創新高追價」的交易策略,應用在大多頭行情時,尚可累積利潤;但假若行情已經轉入整理格局,或者下跌趨勢格局,那麼「創新高追價」這一招顯然就不適用。大多數人無法分辨趨勢方向,自然也就無法找到漂亮的進出場點,往往下單有賺,就賣出跑掉,完全不想後續的走勢,導致目送後面一大段的行情。此時更應該去思考,賣在哪裡是對的,目的是在保護獲利或是減少虧損;賣在哪裡是錯的,為何太早離場導致目送後面的大行情。
重點結語:
處於小賺階段的投資人,要突破的關卡為:學會認清趨勢,同時累積做對的次數並且嘗試做得更完美,更加要求進出點位置的精準性,建立一套合理的交易邏輯。
4. 大賺的投資人
既然已經可以獲利了,為什麼卻還沒大賺?通常是對買賣的進出點位不夠精細,隨意買進,一有獲利就亂跑,缺乏一套合理且具系統的交易邏輯。當在小賺階段積累一段時間後,大概就可以摸索出一套可以穩定賺錢的方法,這時只要再能建構出一套合理且具系統的交易邏輯,獲利率自然就會提高,由本來只能賺一根K線幅度的利潤,慢慢往一段甚至整個趨勢波段的獲利邁進,漸漸走向大賺之路。
確立好交易邏輯與獲利模式,重複的事一直做,錢就會越滾越大。然而,當資金部位大到一定程度時又會有新的問題產生:
1. 操作單一點位,增加張數:複製成功經驗、利潤放大化。
2. 分批進場,部分資金加碼:利潤放大化、風險再縮小。
若是以第一種方式操作,複製過往做對的經驗,並且將資金放大,賺取的利潤就會跟隨資金部位的大小而倍數成長,達到大賺的結果;不過原本設立的停損,也會因為資金放大而導致虧損增加,此時要將做對大賺的錢保留下來,就會相對困難,不僅是對技術的要求更高,還要看市場行情願不願意賞臉,倘若有突發狀況或是壞消息出籠,仍有機會受到重傷。
用第二種方式操作的投資人,不僅具備複製成功經驗的能力,更是將「先想守,才出手」的必勝心法融會貫通,只要在市場上能立於不敗之地,離成功就不遠了,除了原有的停損設計外,利用分批進場的方式來降低風險,以縮小看錯行情時停損的金額,相較第一種方式更為穩健。
使用這兩種方法的投資人都有大賺的機會,但是側重的目標不同。
第一種方法是以獲利為考量:「我今天買一張能賺三萬,十張不就是30萬了嗎?」
第二種方法則是以虧損為考量:「我今天一次買十張,看錯要虧30萬,但若我分批買進,萬一看錯行情,不就可以少賠了嗎?」
很明顯的,使用第二種方法的投資人長期下來,比較有機會把賺來的錢守住,不會因為不小心看錯太多次,又回到大賠的階段。
重點結語
處於大賺階段的投資人,要精進的關卡為:如何才能將大賺的錢守住,不讓自己因為資金放大而失去對虧損的控制程度。
下圖是交易的四個階段,及每個階段要突破關卡的整理,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目前處於哪個階段,以及要突破的問題,精進自己的交易技能,穩健地往大賺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