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利率「失控」超技術文
免費早餐: 曾國平 20/9/2019
據本報報道,「紐約聯儲銀行指,周二向銀行注資530億美元(約4,134億港元)後,計劃周三將再注入多達750億美元(約5,850億港元)資金,以緩解美國短期資金市場的急劇收緊,冀相關利率回落至正常水平,這是當局10年來首次出手。」
我相信絕大部分讀者都搞不清楚這是甚麼一回事。又短期資金又利率的,好複雜。
我希望可以用最簡單的語言,解釋這個技術問題。
先講講背景。自從2009年金融危機,聯儲局的量化寬鬆政策令銀行水浸,就算經過一輪加息和量寬收水,銀行到今日仍然有好多的儲備,至少和危機前比仍然多好多倍。
問題來了,既然儲備那麼多,聯儲局為何又能夠加息呢?需知道聯儲局控制的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亦即加息減息那個息),其實是銀行之間借貸儲備的隔夜利率,若果間間銀行都有大量儲備在聯儲局的戶口,借來把鬼?
聯儲局用的是「雙管齊下」的方法,將聯邦基金利率「夾」上去。
第一管,是超額儲備利率(interest on excess reserve,簡稱IOER),亦即銀行在聯儲局存放儲備可以賺取的利率。若果銀行可以安安全全在聯儲局賺到某個利率,要借錢出去給其他銀行的話,就自然會要求更高的利率了。若果IOER比聯邦基金利率之類的市場利率高,銀行更加可以先在市場上借錢,再存到聯儲局賺取息差。理論上,在銀行競爭下,IOER會成為市場利率的「支持位」,聯儲局加息同時增加IOER就能將利率托高了。
只可惜理論如此,實際上IOER不是「支持位」,一來因為並非所有金融機構可以賺IOER,二來剛才形容賺取息差的行為會令銀行擴大,會面對更嚴格的監管。於是,聯儲局不能只靠IOER。
第二管,是逆回購利率(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s rate),銀行以及其他合資格的金融機構,都可以用這利率借錢給聯儲局。既然安安全全借給聯儲局可以賺這個利率,以逆回購借給私人機構當然會要求更高的利率了。這個由聯儲局決定的利率,是更有效的「支持位」。
大家要留意,聯儲局這套相當複雜的方法,由於旨在水浸的情況下「夾」高利率,於是只有「支持位」,沒有「阻力位」。也就是說,這套方法可以保證市場利率不會低過某個水平,但不能防止銀行體系以外突如其來對資金的需求增加抽高利率。遇上市場異動,聯儲局就要主動出手放水了。
聯儲局今次短暫「失控」,其實是金融危機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聯儲局到底想「控制」幾多個利率?
免費早餐: 曾國平 23/9/2019
上周的《聯儲局利率「失控」超技術文》,趕客效果相當明顯,何苦今日再來一篇續集?皆因我認為題材重要,類似新聞將不時出現,投資者和傳媒朋友其實都應了解多一點。話說金融危機十年過後,美國銀行體系仍坐擁巨額儲備,聯儲局在這情況下加息(聯邦基金利率,簡稱FFR)有點尷尬,因為根本銀行已水浸,不用跟同業借儲備。有見及此,聯儲局用兩招將利率「夾」上去,一招是超額儲備利率(IOER),一招是隔夜逆回購(ON RRP)利率,兩者同時等如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的上下限。前者對象是在聯儲局存有儲備的銀行,後者對象更廣,兩招都是由聯儲局保證某個回報,好讓市場利率維持在這些「支持位」之上。上周發生兩件怪事,一件是聯邦基金利率罕有地衝破政策目標上限,一件是回購(REPO)利率一度急升幾倍。銀行水浸,利率又升,到底搞乜?
先解釋何謂REPO。你需要短期資金周轉,於是將手頭上資產「賣」出去,之後再用多一點錢「買」回來,亦即是變相將資產抵押出去借錢,其中一來一回的差價就是REPO利率。當市場上對短期資金需求增加,這個REPO利率就會上升,同時亦可波及銀行同業拆息市場,拉高聯邦基金利率。這就是上星期的情況。
看到這裡,你也許想問候我:前後加起來有四個不同的利率,傻的嗎?是的,經過一場金融危機,聯儲局的利率政策複雜得多,要怪就怪前主席伯南克啦。形象化一點看吧。市場上有兩個水池,一個是銀行儲備水池(相關的利率是FFR,以及和聯儲局的「最低保證」IOER),一個是短期資金水池(相關的是REPO利率,以及聯儲局的「最低保證」ON RRP利率)。第一個水池長期滿水,但當第二個水池缺水時,第一個水池的水卻不願流過去。也就是說,銀行寧願攬住儲備,都不願將錢移到REPO市場。為甚麼?我推測一來是監管原因,令銀行不願減少儲備轉去持有其他資產,二來REPO市場有風險,不及賺取IOER百分百安全。都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在儲備充足情況下,第一個水池沒有甚麼動靜,第二個水池反而能反映市況,於是有建議聯儲局以REPO利率作為另一政策目標,為市場鎖定利率,以避免像上周的市場波動。不過,聯儲局同時控制兩個利率,政策將變得更複雜,又難保不會引出更多問題。
無論如何,要了解聯儲局貨幣政策,今時今日只睇一個利率係唔夠架!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