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理財 畀家用成長期負擔? 比起金額多少 設定理財目標更重要

有人覺得畀家用係必要責任,有人覺得畀家用阻礙下一代展翅高飛。我唔敢講自己係當中嘅專家,但係我似乎可以提供一個思路,讓大家有邏輯地思考一下親子雙方喺制訂家用預算時,有乜嘢考慮因素,令大家更易達成共識,減少家暴(言語上甚至肉體上),嘗試造福一下香港社會,令香港少一點怨氣。

家用文化華人獨有

講起畀家用,都真係華人社會特色,源自於「孝」呢個字,英語世界係冇,因為喺外國人眼中,關愛係冇上下之分,所以就算你見到聖經有孝字,都係譯者嘅問題,外國人會尊敬長者,但不知孝為何物,孝當中有順從,有尊卑。

放諸今天,(家用文化)難免引起好多紛爭,而我認為呢啲嘢都係冇必要,我哋就理性解決問題。家用就係講緊小朋友長大成人,得到收入先會畀,我同意當中有多少係責任,有多少係關愛,今日我主要談責任的部份,因為關愛不能量化,可以係多多益善,但畀得多,係咪就代表好,也不一定,所以我今次希望大家主動向父母提出家用安排,拿出計劃書,提醒父母,自己已經長大,有自己嘅路,同時會負起責任。

畀家用學自立

香港樓貴就係人都知,年輕人係咪咁易好似外國咁18歲自立可以自己搬出去?唔係咁易。所以父母切勿以此威脅,因為當年你層樓都冇𠵱家咁貴,你唔為子女著想,子女亦唔需要睇你面色,大家講求互相尊重體諒。

我係支持界家用的,因為呢個舉動有利子女去了解到底一個家係點運作,點維持。一個月到底用幾多電?伙食費有幾貴?因為要制訂家用預算,所以佢需要知道呢一切,為將來佢成家作好準備,唔好煮個飯又唔知買幾多斤菜,又唔知原來搞個上網要幾多錢,大個仔大個女要知道一下你生活係點形成。喺制訂家用預算之前,請用時間了解家庭嘅每月支出,就住家用總開支為基礎訂立預算,而非好似傳統出糧繳稅的方式,呢個方法只會減少子女努力工作的熱情,亦無助親子關係,好似我畀咗錢就可以咩都唔理,將責任外判。

住屋成本盡量避免計算

上一段講咗,香港居住成本高,如果你係業主,又已經供滿層樓,即現實上你已經沒有居住成本(不計管理費及差餉)。如此一來,最好唔好再要求子女畀太多家用,只需要畀基本伙食費就足夠。


不過,前題係,大家可以一齊制訂一個理財計劃,透過每月定額的儲蓄,用作投資/升學及置業之用。如果作為年輕一代,也可以反過來主動解釋畀父母聽,自己嘅人生計劃。你未來數年,會點樣行,用錢喺咩地方,相信父母行有餘力,又見仔女咁有計劃,都會樂於減少你家用開支,成就你嘅理想。

等你開飯又點算?

我喺《戒窮》入面都提過,貧窮分三種,第三種係家貧型,即係成家等你開飯,你一出糧已經要分返畀屋企開支,做成「窮忙」。呢個情況我已經分享過,你一定要同家人一齊訂下共識,必要時你仲要把持屋企的財政。因為家貧係長期的,一定係屋企嘅理財方針出咗問題導致。所以,過程中除咗要計好你自己盤數,仲要結構性地幫屋企盤數進行改革。畀錢養家唔係問題,但既然錢由我哋提供,我哋亦有權利同義務為家中開支進行把關,做到全家一齊上流,真正戒窮。

實戰:

以一個四人家庭計,樓供完,母親同弟弟沒有工作,爸爸同你有收入。爸爸最少應該為家中另外兩名成員負責。以一家人開支兩萬元計,你嘅家用預算可能就係兩萬元的四分之一,即五千元。當然,如果自己能力做到,又希望幫輕屋企,畀多啲並無不可。但係點都好,你要好清楚兩萬元開支的生成部份,如果你力有不逮,不妨同家人商量,順便檢討一下屋企開支有冇減少嘅空間。畀家用,唔係外判責任,畀咗錢,同樣要關心屋企情況,呢個先係健康嘅家庭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www.poorlhk.com/2019/03/24/%e5%a6%82%e4%bd%95%e5%88%b6%e5%ae%9a%e5%90%88%e9%81%a9%e7%9a%84%e5%ae%b6%e7%94%a8%e9%a0%90%e7%ae%97%ef%bc%9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