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黃國英專欄】勿過度貼市 (30/09/2021)

對於交易心理,較普遍的看法是若能維持良好的思維模式,就可避免受貪婪恐懼、衝動等影響,作出較佳決策。然而,據交易員教練史坦伯格近文解釋,心理與操作的關係是雙向而非單向,良好的操作模式同樣可正面影響思維。他列出三方面的例子。

第一是妥善管理獲利交易,重視程度一如虧損管理。史坦伯格指部分交易者在利潤出現後,沒有好好保護,反而再加注希望放大利潤,或持有搏取更遙遠的目標。他指這種取態的結果,通常是回吐盈利以至由勝轉敗,導致壓力與失望叢生。

相反,另一些交易者肯按原訂計劃先獲利,再按情況重新建構風險/回報比例合理的倉位。他們的心理不致受到上述打擊,狀態自然較好。簡單例子是期權有利潤後,先將原本倉位平掉,再按最新市況、風險/回報,重開另一適當的新期權或組合,而不是期望原倉位能再走更遠,甚至大手加碼。

第二點是分散持倉。短線操作者可能會分散於走向不一的題材操作;較長線的投資者則會配置於不同的資產類別。風險分散的組合,一定不會得出最大回報,但卻可避免爆倉風險,存活至潛在回報出現的時間。史坦伯格提到,組合的盈虧波動與情緒波動成正比,故此中道曝險水平,也可讓思維保持平衡。

第三點是離開市場的時間與質量。史坦伯格指,過度貼市、雙目不離螢光幕,容易引發衝動、不理想的操作。當時間都花在憂心每一下的跳動上,一來沒餘暇好好計劃交易、注碼、調整持倉;二來休息不足,也未能更新對大勢的觀點。

他身邊表現較好的操作者,交易日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收集與交流有用資訊、研究新點子上。避免過度貼市,可以同時減慢能量被耗盡,因為看得太緊,自尊心會隨盈虧不斷浮沉;而理想的操作環境,卻是不受自尊左右的時間。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125707/

 【黃國英專欄】應對「融漲」的方法 (08/09/2021)

上周提到,面對當下升勢,統計專家Nick Maggiulli將升幅與歷史數據比較後,指現時與最瘋狂的往績相比,尚有一段距離;而單憑累積升幅,就下定論看好或看淡,亦非妥當的做法。

他建議採取一些方案,不論現時在「融漲」(melt-up)的哪一階段(甚至未算融漲),都可安然度過未來一段時間。那融漲途中應如何應對?

Maggiulli的首項建議,是融漲中一定要維持參與,全面持有現金不算好選擇。因為即使價格稍後或重返原地,全程僅得現金,心理上仍會大受打擊。他舉例稱,不妨想像一下,若在科網熱潮的1995年至2000年期間,完全持有現金,會是甚麼感受:身邊所有人不論賢愚,盡皆大發其財,只有自己留在場外,最終一定被惹怒。(很多FOMO的行為,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引起,帶來更大傷害。)

當然泡沫爆破,很多財富也會隨之消失。然而,與一般想像或有距離,其實未必完全打回原形。同樣以科網時期為例,見頂下跌多年後(-48%),至2003年初跌浪終結,與1995年的起點相比,還是高出74%。所以維持一定程度的參與,會比全持現金理性。

另一方面,當升勢異常強勁,已很難說服自己安心重倉,其實可預先訂下準則,按計劃縮減曝險程度。當融漲出現,相關資產大升,佔整體組合/身家比例自然隨之向上。如因此感到擔憂,可比平常更頻密地重新平衡組合、局部獲利,回到早前預設的配置比例。Maggiulli指縮注較舒適水平,換來可睡個好覺,亦沒甚麼可議之處。

最後,仍處於資產累積期的投資者,如不想再增加投入於融漲中的資產(如股市),大可留意其它資產類別有否機會。例如Maggiulli會減慢股票的投入,改為留意債券以至其它非傳統的資產。

他最後提醒道,過程中嘗試捕捉頂部,一下子全倉轉入現金,亦未必是一個好選擇,以科網時期為例,途中曾多次出現10%跌幅(一次近20%),稍後即重拾升軌。嘗試捉頂後要一下子全部買回,也不容易,所以用重新平衡的方法,逐步應對會較理想。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123665/

交易訓練

 【黃國英專欄】學習過程影響心態 (25/8/2021)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122408/

交易員教練史坦伯格經常為作手們提供培訓,久而久之也能從中找出成功者的特徵。據其文章所講,某次碰上一位交易員,幾可肯定將來必有所成,因為他發現這位好手,會持續深研自己每日、每周的交易紀錄,並就此作出大量統計,又常向他及其他隊友發放所得結果並請教。

最獨特的地方,是這位交易員的單一焦點,集中於如何提升其交易的一致性,卻不被短期盈虧所牽動。史坦伯格形容他就像汽車廠檢查生產線般,尋找過程中任何可提升質量的機會。最重要的事,他對於持續改善、進步樂在其中,慢慢加大注碼、冒險水平。

當然這位交易員也無可避免會遇上虧損的日子、不順利的時期,但史坦伯格從未見過他會作出情緒化、條件反射式的交易。史坦伯格將其冷靜取態,歸功於其學習模式,因為他的角度,是想找出可改善的地方,所以失敗、錯過的交易,純粹被視為進步空間,而不是威脅或沮喪的源頭。

當焦點是學習和改善交易質量,減低對一時盈虧的重視程度,自尊自然也不會受到重擊。對那位交易員而言,持續交易就如同打磨鑽石,失敗只是未去除的小瑕疵,繼續做好工作,加以處理便是,並不需要太戲劇性的反應與動作。

史坦伯格總結道,我們的學習過程,會構成我們的心態,與排列事項的優先次序,最終影響操作手法及獲利與否。如欠缺紀律、集中的學習過程,很難預期能夠做到有紀律、集中地操作。


【黃國英專欄】最成功與最失敗的交易者 (03/10/2021)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124321/

著名交易者Larry Williams曾在著作中,分析成功與失敗的交易者,他們之間共通與相異之處。

他發現很多表面的特徵,都難以用來分辨兩者。例如最成功與最失敗的交易者,都是對交易充滿渴望,動機強烈,所以勤力、投入與否,並未足以將交易者由敗轉勝。另一方面,在兩種交易者身上,他都見到非常極端的生活方式、信念,對世事看法非黑即白。熱愛交易、處事極端,其實對贏家輸家,都有加速作用,對前者固然越來越好;但後者一起步犯錯後,傷害也會因這些特質放大。

經Williams深入研究後,探明兩者之間實際不同的地方。失敗的交易者有數項明顯特點:目標是盡快大賺;進場原因是焦慮所推動,忍不到手;認為有交易比沒交易開心,無論輸贏,也就是因交易興奮,比獲利重要。他們缺乏注碼控制方案,也不會留意帳戶淨值的變化,主要認為看中方向便能解決問題。

而成功者的取態則截然不同:相對於失敗者,成功者對自己的交易,抱有很多疑問,亦勤於向別人請教。他們均有一套注碼控制的方法。Williams指出,他碰到的成功者,都能詳細憶述自己一單大敗的經過,且緊記永不再犯,而非常重視止蝕。如果一些交易勝算不高,成功者樂於放手,不會勉強。

另一特點是成功者只集中操作少數具優勢的市場,並自行作深入研究,例如Williams認識的一位好手,可於長達四十年時間,專門操作大豆期貨。相較之下,失敗者喜歡頻繁轉換戰場與招式,期待外在環境解救。


【黃國英專欄】「放負式」投資 (23/09/2021)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125057/

早前提及的交易名家Larry Williams曾在著作講述,基於他其研究與經驗,發展出最有力的信仰是:「我相信現時身處的交易將會失敗,而且是大虧一場。」他指這項信仰對其至為重要,因為賺錢交易很易掌控;真正帶來傷害的是失利交易。

習慣正向思維者可能太惑不解,對無故「放負」相當抗拒。然而據其解釋,樂觀、認定自己會贏的想法,勢必令交易者開啟過大的倉位,並持有過久。畢竟,如果認定結果是正面,交易者有很大誘因,忍受浮虧、盲目等待未必出現的反轉。停留於虧損交易的做法,與成功者背道而馳。

Williams指,若對下一、兩單交易超級正面,一是因控制失利交易不善,導致虧損擴大;一是僥倖獲利,但養成壞習慣,長遠更為危險。

他認為,不論從個人經驗與市場統計,都會發現很多交易並不賺錢,所以預設一單交易不成功,才符合常態。有這種想法後,他不會再將失利歸咎市場、感覺被作弄,而是跟隨遊戲規則應對。

當認定一單交易多數不成功,交易者固然會設定止蝕位自保,一旦勢色不對盡早逃生,控制災害規模。同樣亦不會在單一交易中投入大量資金,期望畢其功於一役。當持有非常大的倉位,細微波動已有機會造成很大損失,還未計及各種可應令價格大幅變化的意外事件。

Williams指交易本身是機率上不利的博弈,所以過度的正向思維,只會引致承擔不必要的風險與損傷。



 【龔成專欄】【如果你是投資新手,請聽這10個忠告】

【引言】近日港股曾在兩日內暴跌逾二千點,不少散戶滿手蟹貨兼博反彈失敗,傷痕纍纍甚至要忍痛止蝕,甚為徬徨無助。投資書籍作者兼股評人龔成建議,投資新手可細讀他提供的「十大忠告」。股壇初哥除了務必要多讀投資大師的書籍,還應緊記其中三個基本教條,包括「只用閒錢投資,絕不借錢買股」、「先想風險,後諗回報」、以及知易行難的「狠心止蝕」。他強調唯有冷靜及有紀律地投資,才有可能減少損失以及增加在股壇獲利的機會。

--1. 閒錢投資--

這是整個理財重要的一環,理財是一個管理,是一個攻守兼避的過程,因此在投資前,先要有預留一些流動資金,待流動資金足以應付半年生活開支後,餘下的才可投資。

另外,所投資的錢要是閒錢,中短期都不打算用的,假如那筆錢需用作首期,打算一年後作買樓之用,而將這筆錢炒幾轉,期望在買樓前先賺一筆,這行為便不適合。因為這筆錢不止不是閒錢,更在中短期內有用,因此只宜投資在較低風險的產品,用作投機炒賣就不適宜。

另外,初階投資者對投資的認識不多,當面對賺蝕時很易會出現情緒化的情況(無論賺蝕都是),令投資不理性。若然以非閒錢去投資時,不理智的情況就更嚴重,假若用了一筆很重要的錢去投資,並最終全數蝕光,那可能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後果嚴重。

--2. 先想風險,後諗回報--

若果是一個賭仔,一定不喜歡我所說的,但這卻是投資基本要掌握的事,因為先想風險後諗回報這是很重要的概念。

太多人只想著贏錢,只想能賺多少,滿腦子只認為這次投資是一次必勝的投資,單憑這片面因素就進入去投資,這是相當危險的。投資新手未經歷過股災,未體會過原來投資可以這麼可怕的。當全世界包括自己都認為必勝的時候,股市往往就出現大調整,就像要說給所有人知,股市可以跌到這個程度的。當你以為跌1成已是地獄的時候,股價卻可以跌足9成!

不要以為這是跨張,因在科網泡沫爆破時,這情況就天天上演。所以,在投資前一定要明白,先想風險後諗回報這道理,多數人只向贏方面諗,引至逆轉事情出現時,變得不知所措,甚至影響生活。

--3. 絕不借錢--

可能坊間中有不少借錢創富的故事,的而且確,懂得借能令資金更有效運用,無論做生意、買樓、投資,能有效運用借都能令財富達至更快成長的效果。

不過,運用借去賺取息差、創造槓杆,以達至財富快速增長的效果,這都是較高階的投資者才可運用的技巧。同時,就算是高手,運用借只要稍一不慎,就會出現不利的情況,所以借本身是不易控制的工具。因為當市況逆轉時,就會造成巨大損失,就算最終價位回升,但可能中途已被平倉,損失無法挽回。

而作為投資新手,運用借就更危險了。因為新手運用借貸投資,就如同起一座高樓大廈但沒有打樁一樣,結果可想而知。新手對投資認識有限,因此凡未經歷過投資可怕一面的人,都不建議運用借貸去投資。

--4. 要多閱讀投資大師的書籍--

投資新手常犯的一個錯,就是以為自己所接觸的就是正確的、全部的。但真相是,當全世界的人都對你說地球是平的,你就會誤信地球是平的,更不會提出任何質疑,特別是當你是一個新人的時候。

當一個新手初接觸投資時,都會從一般的傳媒中接觸到相關的資訊,股評人、分析員、「專家」、傳媒人,投資新手很容易相信他們所講的就是正確,以為這就是投資,以為他們的投資方法就是正確的方法,從而跟從他們所運用的方法學習。對新手來說,這的確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世上竟有95%的人都是錯誤,但是卻沒有人質疑,並且繼續運行。

要跳出這個概念,就要閱讀大量有用的投資書籍,絕對不能只在網上看資料,更不能單憑傳媒的片面資訊,要學就要跟真正賺錢的投資大師學習。即是他們要真的憑投資賺大錢,並且用這個方法經歷了多個股市週期,也能順利渡過,持續而長期獲利。

簡單來說,投資新手要吸收廣泛知識,同時要明白,坊間所接觸到的,不一定正確,因此最好向真正投資成功的人學習,這才能確保自己所學的,是一套能賺錢的投資知識。

--5. 要狠心止蝕--

止蝕,是投資基本功的最基本,可說是最重要的投資技巧,若然未掌握此技巧者,那就不能再學更高深的技巧,因為風險管理的重要程度是先於增值。

但可惜的是,有很多很多投資者(不論是新手還是有經驗者),都無法做到狠心止蝕這一步,而很多投資了多年股票的人,更不知止蝕的重要性。記住,止蝕不是放棄,而是保留實力,所以,當知道自己投資失誤後,最好就是承認錯誤,並作出糾正,絕對不能以當作看不到的態度去處理錯誤的投資。而作為投資新手,止蝕就更加要嚴守。

止蝕的方法有多種,不在這裡詳談,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價格模式,以及本質模式。價格模式就是以價格去定止蝕位,例如跌了15%後止蝕,又或跌穿了某個價要止蝕等。

而本人所用的止蝕方法則是另一模式,就是以企業的本質決定,首先,我買股票是以買入優質企業的角度去投資,因此優質是前提,所以當投資後,若企業的質素轉差,而這不是短期或週期的問題,而是根本的轉差,這時就算股價下跌,都要立刻止蝕。


【引言】股壇初哥小試牛刀,很多時有機會因幸運而賺錢,卻易因此而過分自滿自以為是股神,結果在股災中損失慘重。投資書籍作者兼股評人龔成認為,投資新手必須盡早學習股災及了解其殺傷力,因股災不能避免,並且是最容易做錯決定的時候。他強調,要避免在跌市中損失大量資金致無力回天,必須做好風險管理,包括定下投資金額的上限,及分散及分注投資,以策安全。龔成又勸喻投資者勿亂給第三者買賣股票的意見,因很可能作出錯誤建議,導致對他人或自己都造成不利的結果。

--6. 設定預算資金--

無論是投資某一隻股票,又或是整個財富管理計劃,設定預算都十分重要,這在風險管理方面,是一個重要的策略。

例如投資某一隻股,設定投資金額上限為$10萬,當到達上限但這時股價下跌,決不會再加注投資。因為當股價下跌時,心理質素會較差,很多時會作出不理智的決定,加注溝貨就是一例。

另外,預先設定資金可令投資更理性,因為若不具體設定金額,當投資後就很易被市況,以及自己的賺蝕數影響,從而令決定偏向情緒化,因此在投資前已設定好金額及策略,將會令投資更理性及有系統。

--7. 別自以為是--

不少新手投資者在贏錢後,都會變得過分自信,以為自己已掌握了投資的全部,亦相信自己所運用的投資方法是一套必贏的方法。

但是,真相究竟是那方法真的有效,還是只是剛巧遇著利好市況,這就真的不知道。

所以,新手一定明白,投資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而自己所學的只是一小部分,絕不能單憑一兩次投資獲利,就認定這方法必勝,又或是自己是投資高手。而更重要的,就是真正的考驗都未出現,因為股市總有上升週期與下跌週期,凡未經歷過下跌週期者,都未完成整過過程,是否能笑到最後仍是未知之數。

--8. 別隨便給予投資意見--

人類總愛給別人各種意見,投資方面亦是,而一個投資新手當接觸投資後,往往會給予別人意見。

首先,當新手未全面掌握投資就隨便給別人意見,這當然是危險的事情。另外,當新手投資獲利後,就很易認為自己很有實力,那就很容易有自信地給別人意見,但這可能是錯誤的意見,故這可能會造成不利自己及別人的結果。

另外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有投資經驗的人,都要盡量不給予別人投資意見,因為無論意見是否正確,最終也有可能令別人出現不利情況。

例如你推介了某股給朋友,大家都在$10買入,但股價下跌到$8後,上升到$18,可惜你朋友在$8因太驚所以賣出了。由於在投資上往往會出現很多不同的情況,常會出現意見正確做法錯誤的情況,因此投資意見都是少給為妙。

--9. 應分散及分注投資--

這亦是風險管理重要的一環。除非是有經驗的投資者或投資高手,否則不宜將資金集中在少數的股票上,而對新手而言,適當的分散投資是正確的策略。

因為當你未有足夠經驗時,一不小心就會買入無價值,隨時可能大跌的股票(因為在旺市時,不少股票都被大幅炒高,而新手往往不懂分辨而買入),因此若將所有資金都集中在少數股票上是危險的。

另外就是分注,新手對股價高低平貴的掌握有限,因此就算是一隻股票,也應該將一注資金分成幾注去買入,將買入價平均,避免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10. 了解股災--

新手對股市的認識始終有限,而了解股災就是認識股市的重要一環。在香港,每隔數年便會出現一次股災,而在各國的股市中,同樣久不久就會出現一次股災,因此,股災是不能避免的。

除非你打算投資一兩次就不再投資,否則,股災終會出現,沒有人知可時出現,但這是必然會發生的。在旺市時,個個都是贏家,通街都是股神,可惜當市況逆轉時,能笑到最後的又有幾人?

所以,股災是新手必須認識的,要了解股災出現時的特性,當中的殺傷力,過往香港股災的歷史。

當然,就算明白這些要點都不代表能避開股災,但始終能提升我們的風險意識,避免在出現大跌市特徵前還做出高風險行為。同時,當真正出現股災時,心理上都會較易應對,從而作出更理性的決定。

--十個忠告--

在這裡就總結這10個忠告,其實當中有部分要點對有經驗的投資者也有用,對各投資者相信都是一個提醒:

只用閒錢投資

先想風險,後諗回報

絕不借錢

要多閱讀投資大師的書籍

要狠心止蝕

設定預算資金

別自以為是

別隨便給予投資意見

應分散及分注投資

了解股災

來源: https://businessfocus.io/article/170389

https://businessfocus.io/article/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