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交易訓練

 【黃國英專欄】學習過程影響心態 (25/8/2021)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122408/

交易員教練史坦伯格經常為作手們提供培訓,久而久之也能從中找出成功者的特徵。據其文章所講,某次碰上一位交易員,幾可肯定將來必有所成,因為他發現這位好手,會持續深研自己每日、每周的交易紀錄,並就此作出大量統計,又常向他及其他隊友發放所得結果並請教。

最獨特的地方,是這位交易員的單一焦點,集中於如何提升其交易的一致性,卻不被短期盈虧所牽動。史坦伯格形容他就像汽車廠檢查生產線般,尋找過程中任何可提升質量的機會。最重要的事,他對於持續改善、進步樂在其中,慢慢加大注碼、冒險水平。

當然這位交易員也無可避免會遇上虧損的日子、不順利的時期,但史坦伯格從未見過他會作出情緒化、條件反射式的交易。史坦伯格將其冷靜取態,歸功於其學習模式,因為他的角度,是想找出可改善的地方,所以失敗、錯過的交易,純粹被視為進步空間,而不是威脅或沮喪的源頭。

當焦點是學習和改善交易質量,減低對一時盈虧的重視程度,自尊自然也不會受到重擊。對那位交易員而言,持續交易就如同打磨鑽石,失敗只是未去除的小瑕疵,繼續做好工作,加以處理便是,並不需要太戲劇性的反應與動作。

史坦伯格總結道,我們的學習過程,會構成我們的心態,與排列事項的優先次序,最終影響操作手法及獲利與否。如欠缺紀律、集中的學習過程,很難預期能夠做到有紀律、集中地操作。


【黃國英專欄】最成功與最失敗的交易者 (03/10/2021)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124321/

著名交易者Larry Williams曾在著作中,分析成功與失敗的交易者,他們之間共通與相異之處。

他發現很多表面的特徵,都難以用來分辨兩者。例如最成功與最失敗的交易者,都是對交易充滿渴望,動機強烈,所以勤力、投入與否,並未足以將交易者由敗轉勝。另一方面,在兩種交易者身上,他都見到非常極端的生活方式、信念,對世事看法非黑即白。熱愛交易、處事極端,其實對贏家輸家,都有加速作用,對前者固然越來越好;但後者一起步犯錯後,傷害也會因這些特質放大。

經Williams深入研究後,探明兩者之間實際不同的地方。失敗的交易者有數項明顯特點:目標是盡快大賺;進場原因是焦慮所推動,忍不到手;認為有交易比沒交易開心,無論輸贏,也就是因交易興奮,比獲利重要。他們缺乏注碼控制方案,也不會留意帳戶淨值的變化,主要認為看中方向便能解決問題。

而成功者的取態則截然不同:相對於失敗者,成功者對自己的交易,抱有很多疑問,亦勤於向別人請教。他們均有一套注碼控制的方法。Williams指出,他碰到的成功者,都能詳細憶述自己一單大敗的經過,且緊記永不再犯,而非常重視止蝕。如果一些交易勝算不高,成功者樂於放手,不會勉強。

另一特點是成功者只集中操作少數具優勢的市場,並自行作深入研究,例如Williams認識的一位好手,可於長達四十年時間,專門操作大豆期貨。相較之下,失敗者喜歡頻繁轉換戰場與招式,期待外在環境解救。


【黃國英專欄】「放負式」投資 (23/09/2021)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125057/

早前提及的交易名家Larry Williams曾在著作講述,基於他其研究與經驗,發展出最有力的信仰是:「我相信現時身處的交易將會失敗,而且是大虧一場。」他指這項信仰對其至為重要,因為賺錢交易很易掌控;真正帶來傷害的是失利交易。

習慣正向思維者可能太惑不解,對無故「放負」相當抗拒。然而據其解釋,樂觀、認定自己會贏的想法,勢必令交易者開啟過大的倉位,並持有過久。畢竟,如果認定結果是正面,交易者有很大誘因,忍受浮虧、盲目等待未必出現的反轉。停留於虧損交易的做法,與成功者背道而馳。

Williams指,若對下一、兩單交易超級正面,一是因控制失利交易不善,導致虧損擴大;一是僥倖獲利,但養成壞習慣,長遠更為危險。

他認為,不論從個人經驗與市場統計,都會發現很多交易並不賺錢,所以預設一單交易不成功,才符合常態。有這種想法後,他不會再將失利歸咎市場、感覺被作弄,而是跟隨遊戲規則應對。

當認定一單交易多數不成功,交易者固然會設定止蝕位自保,一旦勢色不對盡早逃生,控制災害規模。同樣亦不會在單一交易中投入大量資金,期望畢其功於一役。當持有非常大的倉位,細微波動已有機會造成很大損失,還未計及各種可應令價格大幅變化的意外事件。

Williams指交易本身是機率上不利的博弈,所以過度的正向思維,只會引致承擔不必要的風險與損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