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機構研究總監、多產財經作家莫布新(Michael Mauboussin),最近撰寫了一份報告,題材頗為有趣:「誰在(交易的)另一方?」(Who is on the other side?)他指出,想在投資中賺取超額回報,就要回答上述問題,也就是明確找出自己的優勢。據其分類,市場失效,亦即有人犯錯,主要集中在4個範疇:行為(behavioral)、分析(analytical)、資訊(informational)、技術因素(technical)。4個範疇的英文字首,剛如湊成BAIT(誘餌)。
投資者行為失誤,為對手提供最持續,卻又最難掌握的優勢。這類機會多源於決策上的心理偏誤,而要注意的是,當投資者集體出現偏誤,而非個別例子,才能提供機會。
分析能力,包括分析技巧、如何判斷資訊的重要性、能否有效更新看法,又或以不同的時間長度分析,和預期市場看法的變化等。不同投資者的分析能力有別,自然為能力較高者提供機會。
在合法的框架下,獲取相關資訊的能力,亦非人人平等。投入注意力是一大成本,花不起這個成本的投資者,就會處於劣勢。另外,研究指複雜的資訊流通速度會下降,所以有能力快速、全面掌握,並預期訊息影響力的投資者,擁有優勢。
技術因素指當部分投資者被逼賣出或買入(如沽空後被逼倉),他們的對手便擁有一大優勢。利用資金流向,又或是傳統套利者水源緊拙時,有現金、流通性,能填補他們功能的投資者,也同樣擁有優勢。
莫布新在報告中,加入了15點檢查清單,大家可思考一下,現時市場是否存在失效與機會,及集中在哪些範疇:
1,一眾投資者有否過度推演近期業績,引發不現實的預期?
2,有沒有某證券、板塊、資產類別被熱炒的證據?
3,現時投資者情緒的指標,有否指向極度恐慌或貪婪?
4,一眾投資者有沒有高度關連的想法,令市場變得脆弱?
5,你會否以與別人不同的時間長度操作,以從中套利?
6,你的分析能力,是否比對手強?
7,你判斷資訊重要性的比重,是否與別不同,又或更加精細?
8,你能否準確地根據最新資訊,更新自己的看法?
9,你是否有理由相信,某隻股票的「故事」將有所變化?
10,你會否比別人更能理解複雜的投資機會?
11,你能否合法地取得別人沒有的資訊?
12,你有否注意所有相關資訊?
13,你是否正和「焗買焗沽」的對手交易?
14,你能否逆現時的資金流而行?
15,你能否在套利者退場時,取而代之?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2/20/010110368.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