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Ben Carlson引述業界名宿Ken Fisher的訪問,指以往郵遞廣告還盛行時,最成功的文案,是一個問題:「你確定你的投資適合自己嗎?」Carlson認為這對投資者可謂當頭棒喝,因這是人們最忽視的一環。他列出以下數個重要原素,有助大家了解投資是否適合自己:
1.承受風險的意願、能力與需求
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是非常簡單,但往往為投資者所忽略的第一步。承受風險的意願、能力與需求,三者往往有所衝突,投資者要自行思考及取捨。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不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投資時框與別人不同,就盲目跟隨他人的投資方案。
2.對波動的容忍程度
風險與回報永遠如影隨形。交易的波動程度,包括價格上落、買賣次數,及每次盈虧的幅度,都會直接影響投資者能否堅持到底。
3.現時處於投資生涯的位置
現時三十多歲的投資者,與六十多歲的長輩,對投資對象應有不同看法,相當明顯。在投資計劃中,年齡、投資時框、人力資本,都應考慮在內。二、三十歲的投資者,最大的資產,應該是時間;六、七十多歲的長輩,最大的則會是金融資產。
4.過去的賺蝕經驗
我們對市場的感覺,會受個人記憶左右;但要預測自己將來的行為,過去的行為會是更好的指標。投資者可回顧上次市場暴挫或熱炒時,自己的行徑,去估計下次同類情況出現時自己的反應。對於投資者的情緒,先作「有罪推定」會是比較恰當。
5.了解自己已擁有甚麼資產的能力
很多投資者倉位非常分散,戶口眾多,久而久之演變成大雜燴,毫無條理,從個別倉位的表現,到組合整體策略、風險,均難以理解。若原有的形勢,也尚未掌握,自然亦無從判斷各項投資是否適合自己。
6.對於後悔的容忍度
投資並非鐵板一塊,沒有一定準則,可精確判定各項投資是否適合自己;很大程度是增長與安全的取捨;比較錯失獲利與損失,哪個相對令自己更為後悔和感到傷害,來作選擇。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3/20/010112528.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