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黃國英專欄】投資者最常見的七種行為偏差

致力推廣檢查表的醫師Atul Gawande,成功以此簡單方法,提升手術時的安全、準確度,卓然有成,後獲聘為亞馬遜(AMZN)、巴郡(BRK.A)、摩根大通(JPM)三方合資醫療保健公司Haven的行政總裁。

眼見醫療界善用此一工具,投資界自然見賢思齊,望以檢查表改進績效。雖不似前者可訂下明確問題,如:「覆檢施手術方向:左/右」,但投資界仍提出不少有用版本,本欄之前就曾介紹,莫布新「15個範疇驗證市場是否還有機會」的檢查清單。

對應投資者常見的行為偏誤,基金經理Joe Wiggins則提出七點檢查清單。有道是投資者的最大敵人,就是鏡中的自己,所以Wiggins所列七點,字首正好串成MIRRORS一詞:

短視損失規避(Myopic loss aversion):我們對損失的敏感度,高於獲利;而且過於關注短期表現。

融入社群(Integration):我們會隨眾而行、遵守流行的規範。

「大近視」(Recency):我們太重視剛發生的事件。

風險認知(Risk perception):我們不擅於評估風險、衡量機會率。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我們過分高估自己的能力。

結果(Results):當我們評估決策質素時,往往過分聚焦於(單次)結果。

故事(Stories):我們常被具吸引力的故事所說服。

就以上數點,投資者不妨定期自問下列問題,觀察自己有否受偏誤影響,盡量減少決策出錯,改善績效:

我是否正就短期失利作出反應?

我是否正在參與「今期流行」的交易?

我有否想過這個決定,最佳和最壞情況會是如何?

我是否被最近發生的重大新聞影響決策?

我是否對自己的預測能力太過自負?有沒有想過一系列其它可能性?

如見到的結果、歷史績效不同,我的判斷會否改變?

我的投資決策,是否正受到一個情節吸引的說法影響?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4/24/010115076.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